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
当你想要去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
----【书朋捡话】
--------------------------------------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387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本雅明之墓:一场人类学写作实验》
作者:[美]迈克尔·陶西格
(Michael Taussig,1940— ),美国当代人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医疗人类学,以及通过本雅明的著作对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概念进行探讨。著有《魔鬼和商品拜物教》 《萨满教、殖民主义与野人》《本雅明之墓》《什么颜色是神圣的》等。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和法国边境的一座小镇结束了生命。2002年,本书作者、人类学家陶西格拜访了本雅明在小镇的坟墓。于是有了本书。本书以书中同名文章《本雅明之墓》为书名,并以此发散开来,展现出一位人类学家的学术关切。本书的主题涵盖了本雅明之墓、哥伦比亚的农民诗人,此外,也有关于萨满教身体特质的讨论,以及海洋的消失。这些看似松散的主题,每一个都打上了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即对物件的欣赏,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学和人类学冥思。 作者通过这些不寻常的散文,向读者展示唯物主义知识为我们所栖居的靠前抽象的、全球化的、同质性的和电子化的世界,所提供的一条另类道路。作者通过本雅明之墓,追寻一次兼具民族志式的、自传式的、文化批评式的旅程,他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于20世纪伟大的文学批评家的定制记忆。
接下来看书评:
①
Devastating.确实很实验,深度卷入,细密的经验细节,优美得像文学作品。越界的写作的确让人热血沸腾,却不得不面临合法性的问题:人类学的附加值在哪里?为什么要称之为人类学?为什么不叫文学非虚构?除非我们追问是什么塑造了一个社会世界--它首先是如何在想象中被社会化的;如何理解其内部的不连贯和分裂;谁在其中可以说话或不能说话;在其中什么是可思考的或不可行动的;它的现实是如何被建构、协商、赋权、体现的;它的物质性是如何具体化的--否则,是什么让这个特定的文本,任何文本,具有人类学的特质?它又是如何维持这一学科的独特性或存在理由的?
②
第一本陶西格,从序言就开始着迷,无论从美学还是文学,语言都很不错。剥茧抽丝又大象无形,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讲本雅明那篇还是很感动。这样的写作实验多多益善。其实还是讨论了挺多人类学议题,包括仪式,暴力,秘密等等,比较好玩的是最后暴力与幽默一线之隔的部分,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路。很棒!
③
很久以前,或在那些遥远的地方,人类的祭祀、灵魂附体和奇迹确有其事,而参与签订魔鬼契约的鬼魂与精灵、术士与女巫、众神与人类也确实曾在大地上携手并行。历史学河人类学,与民间传说和某种大众智慧一起,储存那些难以置信的行为,为它们提供证据。但是,它们如今不得不在语言的要求下,展现旁征博引、比喻和列举各种技巧。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Walter Benjamin's Grave
【ISBN号】978-7-301-33470-6
【中图法分类号】B089
【主题词】哲学人类学--研究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