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的人在外人看来客观条件不是那么的好,但是他们总是很自信,失败了也非常积极去继续尝试。相反,有的人在外人眼里条件挺不错的,但总是很不自信,一点失败就会给他们很大的打击。以往我以为条件和自信是挂钩的,例如成绩好家庭条件好的人就会自信很多,但有时却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心态。
直到我看到《自我》书里分析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面对失败时截然不同的感受才恍然大悟。面对同样的失败,低自尊的人会过分泛化他们的失败,失败不仅让他们觉得自己缺乏特定的能力,而且觉得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很差。而在高自尊的人身上却不会发生。
意味着高自尊的人面对失败,他们会比较理智的看待,认为只是某方面的能力不足,不会对自己感觉很差。而低自尊的人失败了会觉得自己其他方面也很差,因此对自己感觉很差。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让他们感觉自己很差,连带其他方面也对自己不满意。而有的人却能用平常心去对待失败,所以更加有勇气继续尝试。
并且里面提到:“自尊不是一种判断而是一种感受。它不是依赖于对他是什么这样一种毫无感情的思考,而是基于他是谁这样一种充满感情的知觉。”
所以自尊无法用外在条件去判断,他只是基于对自己的感受。即使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他也一样可以拥有高自尊,对自己充满喜爱。
自尊的根源可能来源于不同的依恋模型,那是早期就形成的,跟归属感和掌控感有关。我们已经成年了,所以很难去改变,但我们可以学习高自尊的人一些思维方式。
在日常上,高自尊的人对自己感觉良好,面对失败会伤心,但不会对自己感觉很差。而低自尊的人的感觉跟最近的结果有关,最近成功了就对自己感觉很好,如果失败了就对自己感觉很差。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也曾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高自尊的人拥有积极的心态,慢慢的他们就变成如他们所想的一样好,而低自尊的人想法和自己最近的成果有关,那么本质上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就是不积极的,慢慢的他们不积极的想法和情绪就会变得根深蒂固,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学习像高自尊的人一样积极的看待自己,不过分泛化失败,坦然和理智看待失败。
高自尊的思维方式让我明白我们可以无条件的接受和尊重自己,并不依赖于特定的品质和原因。试着积极的看待自己和生活,慢慢的也会真正成为我们思想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