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之辨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着八个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正是因为它有文化。

在过去,没有文化的边疆地区被称为“夷狄”。国家不怕亡国,因为还可以东山再起,还有办法可以复国,但是如果文化要是亡了,那就是永不翻身。纵观历史,亡了文化的民族没有一个翻身的。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狄,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诸,辩也。辩當作辨。判也

亡,逃也。逃者、亡也。

这句话基本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是,夷狄之地,也有君长。华夏正统之地,反而无君无父!

一种解释是,夷狄之国,即便有君,也不如华夏无君!

但观各家注解,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

程颐解释说:“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

尹焞(tūn)注解说:“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

孔子的时代,夷狄是指楚国、吴国、越国这些地方,这些国家的国君有权威,政治也有秩序。而当时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在周朝所有诸侯中排名第一,而且是正统排名第一,地位尊崇,却被三家权臣(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当国,鲁国国君弱势,政治秩序混乱。所以孔子感叹,我天朝上国,还不如夷狄国家呢!

文化精神一定是要建立的,不然只有政权的存在,而没有文化,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现在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到底有多可怕,或许在这里可以看出来。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文化”弥足珍贵。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即华夏与蛮夷的区分、辨别。 华夏族群居中原,以文明为中心,逐渐产生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这种区分不以...
    老鹰liu阅读 2,726评论 0 0
  • 第一步:选虾,挑虾线,虾线在虾的尾部,有三根小尾巴,拉掉中间那根,就可以把虾线拉出来,如果断了就找一个牙签,从背部...
    爱吃的猫阅读 1,417评论 0 1
  • 【经文】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在黑暗里, 黑暗却不接受光.——约 翰 福 音1:3-4 不论你在哪...
    斐斐feifei阅读 5,82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