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几天能回来呀?”我的女儿问我。“也就四五天,这几天妈妈不在你身边,你要听爸爸和奶奶的话哦!”我嘱咐道。“放心吧,妈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都已经是大人了!”女儿认真地说。
没想到这是从十一岁孩子嘴里说出的话,我十一岁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成熟。
是呀,感觉我自己都还没成熟,孩子都这么大了!到了学校附近,把车停好,我陪女儿向学校走去。
这一段路上,家长们领着自己的宝贝,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上,仿佛一朵朵小花得到了春雨的滋润,定会茁壮成长!
送完孩子,我陪母亲一起在区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她肠内有一个小息肉,要做一个小手术,住几天院。虽然我国控制住了新冠状病毒,但是为了避免病毒再次感染暴发,住院患者以及陪护人员办理完住院手续不允许再离开病房。
病房内有六张床,分别是三名患者和三名陪护每人各一张。我们这个病房的患者和陪护都是女的,我以为都是母女,但是经过聊天我才得知,她们分别是护工和儿媳。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肝硬化,我们刚来的时候她还在睡觉,之后了解到她是一名退休教师,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是头发很黑应该染过了,衣服也很干净。
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来照顾她,所以给她请了一名护工,这名护工很精心,时刻观察老婆婆的状态,饮食也很注意,还经常陪她说话。
相比较我婆婆也七十岁了,退休之后就从事保险行业。因为公公去世得早,她一个人省吃俭用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一路走过来非常不容易。年轻的时候工作是为了生活,而这个年纪依然勤勤恳恳的工作,白天上班或去客户家走访,早出晚归。
即使下班在家的时间,也不断给客户打电话邀约,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她有自己的事情做,每天精神饱满,一点也不像七十岁的人,最主要她身体非常好,这也是我们晚辈的福分!
另外一位患者,满头白发,满脸沧桑,衣服不是很整洁,两腿膝盖处弯曲,走路需要借助一支拐杖。我以为她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婆婆,幸好没有说出口。
原来她和我母亲一样大,才五十九岁,但是不夸张的说,看起来像两代人。我母亲本来就长得年轻一些,她和这位五十岁的护工阿姨看起来年纪相仿。
护理这位老阿姨的是她的儿媳,虽然她的儿媳不拘小节,说话很直,但是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老阿姨说着她的人生经历,她家是周边乡镇的,从小家里穷,要出去干活种地,天气冷还没有抗寒的衣物,手脚都冻坏了。
结婚后,本来她的丈夫身材魁梧很能干,谁知,老天不怜苦命人,她丈夫脑淤血,儿子不大,他就去世了。她也是辛苦把孩子带大,还烙下一身毛病。
父亲这时发来视频通话,前几天腰椎间盘突出又犯了,腰疼的厉害,这几天有所缓解。因为这几年身体的原因,不能劳累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六十岁这个年纪,也不得不安享晚年。
回想起爷爷六十岁的时候,似乎是他人生另一个路程的开始。爷爷少年白头没有一丝黑发,虽然头发白得早,但身材魁梧结实。
爷爷退休后,落叶归根,和奶奶回到他的家乡大连的一个渔村,买下一处房子,开了一间小商店。
买卖做得非常好,货多不愁客,每天的货都不够卖。每天早上起早爷爷骑自行车行近十公里路去进货,拉着上百斤的货再骑回来。
而这段路程多半是山间土路和大山坡,经常中午的时候还得再去进一次货。长此以往身体反而更结实了。
大多数老人这个年纪保持一个好的身体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我的爷爷在这个年纪却又干了一番事业。他应该是把这件事当做乐趣在做。
爷爷是非常刚强的性格,身体素质非常好,在确诊癌症之后,还活七年之久,享年八十三岁。可见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终于可以呼吸医院外新鲜空气了!在公交车站,一对满发银丝的老人缓慢上车。老婆婆头戴浅色礼帽,身穿浅色针织长身外套。老公公比老婆婆身高半头,头戴黑色帽子,身穿黑色大衣。
老婆婆手挽老公公胳膊,缓慢上车。我刚欲起身让座,前面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朋友和她的妈妈马上站了起来,把位置让给了老人座。看到这对老人,我很羡慕他们,看得出来,他们经历了岁月的长河,成为彼此最好的依靠。
我幻想着,等我们到了垂暮之年,我要和我的老伴坚持做喜欢的事业,比如说写作,然后我还要去老年大学学习更多的东西。做一位优雅的老人,做一位有精神追求的老人!
须臾年后,我和顶着满头白发的老伴,坐着摇椅,在夕阳的余晖下,回忆着我们年轻时的种种,他微笑着对我说:“你还是当年我遇到的那样美!”
我发现我和老人特别有缘分,我小的时候父母就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一直照顾爷爷奶奶到老。受父母影响,我结婚并没有忌讳和婆婆一起生活,一晃我们也一起生活十多年了。
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就是从小到大再到老这个过程。我们都小过,但是我们没有老过,我现在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
我们都是从孩子的时候过来的,所以我们了解孩子的心态。同时,我们还是父母的孩子。我们身为父母,感同身受,知道我们也是父母最重要的部分。
作为父母我们望子成龙,作为子女我们希望父母身体健康。我要在我刚好的年纪努力工作,孝顺父母,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