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思考一个概念模型,可以从低到高有四个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用这个模型来看数字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1)数字化首先需要有数据,即直接观察到的事实;
(2)有意义的数据的汇集,形成信息,对数据进行了归纳和统计;
(3)体系化的信息,形成一个范畴内特定的知识,成为相关信息的处理方式;
(4)而再上升,就需要能通过灵活切换处理信息的模型,达到智慧的层面。
数字化相比于当前的信息化,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能够直接指导行动,即产生了智慧。
身边的老问题
拿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出行来举例子,最初的信息化,就像各种交通信号灯,给每个路口的交通指引方向,然后出现了摄像头,通过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一个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影像,通过模式识别变成车辆的路口数量,为交管人员做决策提供参考,比如到了早晚高峰或者特别的时刻,出现拥堵的路口,是可以通过这些重要数据采集告知交管人员需要在对应位置增派警力疏导交通的。
因此,在信息化的层面,各种信息被采集汇总给决策者,辅助人进行决策。
到了数字化的阶段,这些被分散的信息化系统: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摄像头系统,就会进行系统的整合,让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辆路口数据,作为交通灯调整某个方向红绿灯时长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不会出现东西方向车辆稀少,南北方向车辆众多的时刻,但绿灯在东西方向上的时长还是60秒的情况;而是会自动调整为东西方向绿灯20s,南北方向绿灯80s。
因此,在数字化的阶段,信息之间互联互通,系统有权直接灵活调整红绿灯的时间长度,不依赖人的决策,这样的数字化系统,我们也通常称之为拥有了智慧的系统。
数字化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是产生更多资本,即“钱生钱”;
基因的本质是复制自己的基因,越多的复制代表基因越成功。
数字化的本质,就是要求各种数据如涓涓细流不断汇入江河湖,最终归入大海。
从刚才交通系统的数字化演进我们可以窥探出,数字化的目标是直接能够指导行动,因此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系统聚集,打通之前信息化构筑的各个“信息烟囱”,不断汇集更多的数据。汇集的数据越多,就越能够通过数字化产生更为强大的整体系统能力,落到我们的感知上,就会体现为:
(1)提升用户的体验:现在的各种地图导航APP能够指到我们以最经济省时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2)提升响应客户需求的体验:客户抱怨下订单、查物流、交付验收等环节的问题,通过数字化系统建设,打通各业务信息系统,将更为全面的信息展示给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
(3)产生更多的模式创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碰撞,就能产生更多的使用场景,形成创新的业务模式,丰富客户和用户的体验,解决之前不能解决的可行性和效率问题等;
数据天然想和更多的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化给了我们发掘数据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时代进一步为我们建设更多的数据互联互通的技术手段,以满足数据本质的需求。这特别像数据本身有了“意识”,开启了未来可能持续几十年的数据汇总的序幕。现在就慢慢更加理解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提到的未来“数据教”的兴盛,是基于人类未来对数据的“盲目”崇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