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生的一件小事不禁让我有点头皮发麻。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晚上我听到弟弟用了我新买的洗发水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之后,我的注意力从王者推水晶里分散出了一丝,头也没抬的脱口而出一句“因为我买到的是最贵的嘛!”语气肯定,没有丝毫迟疑。游戏结束之后我回过神来发现细思极恐。
一概而论地用金钱来衡量物品的价值和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其实是我认为非常肤浅的做法,只有乡村里喜欢东家长李家短的村妇才会如此。我的理智告诉我,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的潜意识已经极快的做出了回应。因为我从小在农村和祖父母们一同长大,他们的观念便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当时没有判断力的我,无论什么做法观念都是照单全收。
所以诸多与传承有关的谚语才会流传至今,诸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上梁不正下梁歪”…而这个传承的不只是神奇的基因密码,还有教养过程中孩子对父母行为的耳濡目染,后者起到的作用更甚。
上个月看了一部韩国的悬疑电影《杀人者》,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精神异常的父亲杀死自己出轨的妻子不愿自己的儿子也重蹈覆辙,于是选择逃离城市搬去乡下生活。他教育儿子不可以打架,受到欺负要学会忍耐不能还手,但是他自己却还是像以前一样为了满足杀戮的需求,虐杀动物,追杀意外目睹作案现场的小女孩。最终软弱的儿子在得知真相后拿起了匕首,刺向了一直教育他不要还手的父亲。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个杀人犯也是一位为孩子考虑的父亲。虽然他极力避免自己的儿子步入他的后尘,但却没有用对方式。结局让人唏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思考,到底是杀人犯血脉之力的缘由还是目睹父亲的行为潜移默化地让儿子也成为了一个杀人者?答案不言而喻。
其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同化人的方式并不只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无论是一起共事的同学同事还是关系亲密的朋友,亦或是某一段时间生命里的常客,他们的行为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依稀还记得我刚上高一还是一个性格别扭内心戏贼多又不爱说话的死傲娇,结果三年遇到了几个风格迥异的同桌便成了现在这样憨傻外向的大话痨。
柴静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那些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生命里的过客都有可能润物细无声地为你上人生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