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曾国藩
这是曾国藩在道光24年8月29号,给弟弟们写的家书。背景是,他的四个弟弟都去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没有一个人考上,连秀才都没有考上。他的六弟又去考试,结果又失败了,心情非常的沮丧。弟弟们写信给曾国藩,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教导弟弟们读书做人之道理,其中最核心就是告诉他们进德和修业两件事。
其实,这两点放在今天依然成立。进德和修业两件事,是能够把握住的。
功夫在平时
周末考试,抱着一颗打酱油的心。考场周围坐了考生在复习,进了考场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人依然在认真地看着书。我这个两手空空之人,心生愧疚。有一些直到考试前几分钟还舍不得放下书。我也在怀疑这到底是认真,还是是抱着侥幸心理临阵磨刀。
开考后,当看到题目我才发现,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日积月累。有些题目更要关注社会热点,进行深度分析。这种才书本上基本上是没有的。基本上所有的题目我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过接触。于是我想起罗振宇在逻辑思维节目中一期谈到学习时认为,要从一点出发,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去寻找答案,去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而概念是学习新知识最佳的一种方式。
比如当我们谈论“一带一路”到底在谈什么?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提出的背景如何?要干什么?于我国的发展的作用何在?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响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
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对国际政治,外交,历史,经济,文化,商贸等多个领域进行学习。这样就串起了知识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