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是心怀赤诚报国之情的最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也是可敬的科研疯子。他是广西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一 国内的求学之路
1958年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1966年黄大年随父母下放到了广西农垦西江农场(地处贵港),全家人的日子非常艰苦,但父母仍是节衣缩食送他读书,黄大年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
1975年国家取消高考,所以黄大年虽然成绩优异,也只能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了贵港市的第六地质队,成为一名航空物探操作员。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地球物理。慢慢地他对此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等到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黄大年很快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后改名为吉林大学),父母杀猪宰羊宴请亲朋好友,欢送儿子读大学。
进入大学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同学激发了黄大年的好胜之心,他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学习,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并留校任教。
在他毕业之时,他就画下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88年黄大年入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一个人为什么要入党?这样的灵魂一问,对每个共产党员来说,都是终其一生的灵魂叩问和内心自省。在30岁的黄大年的心中,他为什么要入党?他渴望着自己能够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并愿意为此而奉献自己。
此后的路,他一直在努力践行这个目标之中,他不但成为了一个最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还把有限的黄金科研时间奉献给了祖国,为中国的地球探测技术、航空重力事业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并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到了前沿科技的制高点。
二 在英国的打拼
1992年,黄大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中被选中,保送到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挑灯奋战和埋头苦读,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遗憾的是,因为在黄大年赴英之前已经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所以在英国求学的过程中,很多核心知识点都无法接触到。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接触不到核心知识那怎能有更深入的发展?而如果学不到真本领又怎能报效祖国呢?
为了努力掌握世界航空地球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他加入了英国国籍,而也正因此他失去了党籍。
为此他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黄大年没有过多的辩解,他默默地承受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黄大年认为,个人的荣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只有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具有了真才实学,才可以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黄大年为祖国“推动历史发展”的宏愿是刻在了心里的。不可动摇。
更改国籍之后,黄大年加入了英国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担任剑桥航空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完成了水下油气的高精度探测,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嘉奖。
在英国经过了十余年努力的黄大年,成功跻身于英国的精英阶层,成为航空领域专家,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科学家。
此时,黄大年在伦敦剑桥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他住花园别墅,开豪华汽车;妻子开诊所也有丰厚的收入。女儿在英国读书……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这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又是多少人苦苦奋斗的目标?
谁也不曾想到,黄大年会有抛下如此优越物质条件的一天。
三 心怀赤诚的报国之情,毅然决然回国
在2009年4月,黄大年接到了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抛来的橄榄枝,国家出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刘院长邀请黄大年回国。
妻子不愿意放弃这些优渥的生活条件,黄大年说“不走就离婚”。他是毫不犹豫地要回到那个“养育他的祖国”去!
2009年12月,黄大年毅然决然回国了!他牢牢记得父亲临终前说的“儿子,你是有祖国的”,而已经成为专家的黄大年,已经学到很多东西的黄大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积极响应了。黄大年的这一决定,震惊海外。
当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黄大年的价值,英国当然看得见。所以就在他回国的前夜,英国政府还派人上门劝他留下并承诺功名利禄。但黄大年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回来了。
四 不惜做科研疯子,把有限的黄金科研时间奉献给祖国
黄大年成为了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作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他一回到祖国就接受了秘密研究探测高端设备的实验项目。
黄大年教授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也从此成为了吉大的“科研疯子”,他巴不得一天24小时都奉献给工作。
回国五年,黄大年教授可谓惜时不惜命,也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他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一大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他在五年创造的工作成绩超过了过去的五十年,外国惊呼他让中国进入了“深地时代”……
正如他2015年所说,他回归时的誓言就是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不光是说,他踏踏实实地做了!
所以7年间,夙兴夜不寐,黄大年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他们叩开了地球之门,抢占了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
不仅如此,黄大年教授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积极提倡一对一教学,主张因材施教。他用新的教育模式,为祖国培养了13名博士生和5名硕士。就在最后住院的第一天,还主动为他带的博士研究生讲解题目。
黄大年教授说:人生的战场无处不在。
可在黄教授的人生战场上,为什么能够做到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里最后一班飞机?
在黄教授的人生战场上,为什么虽身兼数职、手握上亿资金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
在黄教授的人生战场上,为什么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总是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在黄教授的人生战场上,为什么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
在黄教授的人生战场上,为什么他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
以上所有的问题,黄大年教授早已给出了唯一的答案:“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
黄大年教授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自己的科研事业。
五 赤诚的报国之情铸就一颗伟大的灵魂
黄大年教授最爱唱的歌是一曲《我爱你中国》,在荡气回肠的韵律中唱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挚爱,唱出了自己对祖国的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因为心怀赤诚的报国之情,所以黄大年回来了!并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心全意奉献给国家。
黄大年曾说:没有深厚的感情就不会回来,并喜欢上这块零下二十多度的黑土地。没有科研激情,没有阳光的心情,和聊以自慰的艺术陶醉,我们就不会有始终如一的坚持。初衷不变,童心难改。”黄大年甚至说“倒下了就地掩埋”……
2016年11月29日,黄大年从北京到成都出差,刚上飞机,胃抽搐,晕倒前他对空姐说:“如果我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资料很重要!”
12月29日黄大年被迫住院,检查出了胆管癌,他对前来探望的吉大刘财院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让我回来的,咱俩可得好多事还没做完呢!”
2017年1月4日,黄大年的外孙在英国降生了,他给外孙起了一个中文名,叫春伦——长春的春,伦敦的伦。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最喜欢的两个城市。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安静地走了。享年58岁。
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他把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留在了山川大河。
黄大年,他的名字是一种精神——是爱国精神;
黄大年,他的名字更是一种榜样——是报国榜样。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祖国呼唤的时候,黄大年义无反顾回来了!
在黄大年身上,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颗伟大的灵魂,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
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该有个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黄大年用他的选择、用他的生命为我们所有人做出了一个深沉的回答。
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是不是也该崇德向善?是不是也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是不是也要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需要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需要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铸就起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