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带着琪宝贝逛世纪联商场,商场已经开始在大量的售卖柿子了。
看着那些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柿子,我忽然间有点想家了,想家中年迈的老爸老妈,也想家门前那棵高高大大的柿子树,因为它承载了我很多很复杂的记忆。
小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亲每天都在努力地干农活,努力地想着如何多挣一点钱,努力地想着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家在农村,努力的方向也只有土地了。
于是,父亲托人买来了几百棵柿子树的小树苗,种成一个柿子园,并把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果园里。
在柿子树还未结果的那些年,家里的钱都拿来购买化肥和农药投入到了果园里。因此,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拮据,吃的穿的用的都很节俭,记得邻居家的夏天都用上电风扇了,我们家还在用着葵扇子。
艰苦的熬了几年,终于熬到柿子树结果了,看到满树红通通的柿子就像看到了希望,感觉好日子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
待到柿子将要成熟时,我们满怀希望的等着贩卖柿子的收购者来村里大量收购柿子。可是,收购者来了一批又一批,都说我们家这个品种的柿子在市场上不畅销,很难卖得出去,不符合他们的收购要求。
身为农民最大的心痛,并不是你的努力不够,也不是你的努力没有结果,而是你在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之后,明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收成,最后,希望却变成了绝望。
几百棵柿子树上的果子,没有收购者大量收购,我们只好自己摘下来拉到市场上去售卖。
我们的市场,只有赶集日才会热闹,也只有赶集日才会有外地人来此买卖。平日里,人流量很少,都是一些本地人。本地人又多数都是农村人,农村人要么就是自家种有柿子树,要么就是舍不得花钱买柿子吃。毕竟,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都不是很富有。
因此,我们自己在市场上售卖柿子的效果很不理想,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耽误了干其它的农活。
后来,父亲决定不再花时间去卖柿子了,而是让人传口信,告之各位邻里和亲朋好友,谁想吃柿子,谁有时间,就自己亲自到果园里去随意采摘。
直到过冬了,柿子树上还留有大量摘不完的柿子,任其长在树上自生自灭。最后,这些柿子都成了鸟雀过冬的粮食,每天都有成群成群的鸟雀来食之。无意中,倒是养肥了鸟雀无数。只是,我们的生活过得比之前更加的贫穷了。
以前常听村里的老人说:人啊,就怕老了穷。因为人老了,就没有体力再干农活,就失去了挣钱的能力,若是无存款又无儿女养老,在农村,那将是一件很凄惨的事情。
父亲却说:他不怕老了穷,他只怕现在穷。因为上有老的,下有小的。若是穷在现在,没有钱让孩子们吃好穿好,没有钱让孩子们及时入学接受教育,那将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幸福,这是身为人父的痛;若是穷在现在,没有钱让老的过上丰衣足食幸福的晚年生活,哪怕将来有了钱,但人不在了,有钱又有何用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身为人子的痛。
所以,身为一个父亲,同时也身为一个儿子,可见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不但要照顾好老的,还要养好小的,只能不停的努力,每天不断的努力,想着法子改善生活。
第二年开春,扶贫办下达了一项扶贫工作。养蚕,桑树苗和蚕种由扶贫办提供,我们负责种桑树及把小蚕种养大至结茧,扶贫办回收蚕茧。
得此消息后,父亲决定忍着心痛和不舍砍掉这些柿子树,改种桑树苗。这些才结了一年果的柿子树,还没有完成改善我们生活的任务就被砍掉,从此被当成木柴用来烧水煮饭了。
家门前这棵柿子树是唯一的幸存者,因为当时它也差一点就被父亲给砍掉了,是母亲建议要留下来的,说是留下这棵树结果给孩子们解馋,当孩子们想吃柿子时也不用花钱去买了。
就这样,这棵柿子树被留了下来,一直留到现在。每当看到这棵柿子树,就会让人想起曾经那个令人感到心痛的果园,想起那段贫穷而艰苦的岁月。
自养蚕后,我们家的生活慢慢地有所改善,吃的穿的用的都一年好过一年。家门前这棵柿子树也长得一年高过一年,树上结的果子也一年多过一年。我们吃不完,就告之邻里和亲朋好友自己来采摘,摘不完的就留在树上喂鸟雀。
有一年,几个要好的同学来我家摘柿子说,这么多的柿子吃不完怎么不拿去卖掉啊?我说,或许我们家不适合花卖柿子的钱。曾经我们有一个果园的柿子都买不出去,以至于到最后留在树上成了鸟雀的过冬粮食。如今,我们的生活不再贫穷艰难了,虽然我们依然缺钱,但是我们也从未有过再卖柿子的念头。在父亲的概念里,与其花心思花时间去卖柿子,倒不如让邻里和亲朋好友来摘柿子比较令人感觉快乐。
这棵柿子树,它伴随着我长大,它承载了很多过去令人难以忘记的事情。如今,又到柿子成熟的季节,远离家乡的我,希望家中父母身体安康,也希望去我家摘柿子的邻里和亲朋好友们能“柿柿”顺心,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