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一曲终,世间再无唢呐声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百鸟朝凤》这部讲述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唢呐,在时代的洪流慢慢没落,甚至无奈走向消亡的电影。也讲述了传统匠人默默的坚守,誓死捍卫的精神!

唢呐对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非常陌生,甚至还会觉得唢呐“俗”,然而唢呐是其他乐器不能比拟的,也是非常难演奏的,正因此,练习唢呐的人就相对的少了。唢呐是婚丧嫁娶的必备项目。在丧事里面,逝者生前的品行、功德决定了死后的待遇,只有生前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得起“百鸟朝凤”。这也是焦三爷匠人之心的体现,也是金钱都买不通的规矩。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影片中关于的传承的”那些事”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唢呐匠的看家本事,而且只传给德行兼备,天赋异禀的人,这也是焦家班的传承规矩。焦三爷之所以选择天鸣作为传承人而没有选择蓝玉,正因为天鸣德行兼备,能把唢呐真正的吹到“骨头缝里”,蓝玉虽然技艺天赋上比天明高,但只是学到了“形”,没有学到“神”。片中焦三爷给徒弟天鸣传递第一支唢呐时说,“咱们唢呐也是匠活儿,是匠活儿,就得有人把责任负起来。”责任这两个字在这看起来非常的庄重。在受外来文化,时代的交替的影响中,有几个人肩负起这份责任,又有多少人把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下来,并且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它的力量。但在这里,天鸣做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天明的匠心,垂死挣扎?前途未卜?

在时代更迭的洪流之中,在这个尴尬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的消亡和替代无法阻止。到天明学成出师,却发现世道变了,唢呐的地位岌岌可危。西方乐器逐渐进入文化市场,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他一生所学无法养家糊口。当初送他去学唢呐的父亲,也不再以他为荣。身边有不断地声音再问天明:学唢呐能赚钱养家吗?学唢呐能娶到媳妇吗?都在这个年代了,谁还会碰这破玩意?然而天明还是在坚持自己的匠心,坚持对师傅许下的承诺,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个人明白承诺和坚守的意义。

游天鸣,为了遵循师父的遗愿,去城市里寻找原本的师兄弟。本想重组游家班,为申遗做准备。可结果呢,一师兄的手指头断了,还有一师兄肺不行了,再也吹不了唢呐。临走前,天鸣在街头碰到一吹唢呐的艺人,热泪盈眶,莫非这门技艺只是“乞丐之态”了。影片的结尾很悲凉,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只能用“尴尬”二字来形容,好不容易有人重视了,结果“游家班”不复存在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整个影片的高潮,是焦三爷吹“百鸟朝凤”。

太师椅上,年事已高的焦三爷替徒弟吹奏《百鸟朝凤》,焦三爷吹奏的时候,唢呐声如雷贯耳,曲调哀鸣婉转、悠然不绝,用尽所有力气来吹奏,场面非常震撼。吹奏这个曲子,非常耗费体力,年事已高而且带病上阵的焦三爷,哪里经受得住?最终,血溅唢呐,踉跄倒地,垂死挣扎告知游天鸣“一定要吹完百鸟朝凤”。天鸣只好临危受命,唢呐在手,带着师傅的寄托奋力吹奏,满是悲鸣,悲愤坚守着吹完了整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影片的最后,天鸣在师傅的坟前,就好像第一次吹奏唢呐的样子,吹奏着《百鸟朝凤》。淳朴憨厚,身着马褂手拿唢呐,一袋旱烟的焦三爷坐在坟旁的太师椅上,冷面微笑的看着天鸣吹奏,这更是一种庄严的传承。慢慢的,一个倔强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视野中。然而这体现的不单单是焦三爷的离去,连同那坚守承诺,坚守信仰的精神也消失在这个时代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