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瓶颈 写不出来

今天感觉日更遇到瓶颈了,写不出来。

打开简书好久,可就是写不出来。脑袋里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段,但捏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开始反思,用系统性思维进行反思。

写作是有流程的,输入-处理-输出。如果写不出来,一定是我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首先,输入

输入就是我看了哪些书,学了哪些知识,做了哪些事情等。

早上睡眼朦胧,在被窝里我听了得到每天听本书;通勤的路上,我带着降噪耳机,听了得到老师的专栏,还有得到精品课;晚上下班回来的路上,我反复听着混沌大学上周六的大课《上帝视角看公司运营》。

为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更多的课程,我都是在用两倍速,甚至是三倍速在听。

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贪多嚼不烂”。我意识到输入的质比量更重要。学习效率跟是否倍速不是正相关,跟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呈正相关。因为虽然有些课程我用了两倍速,甚至三倍速再听,但听不懂的地方,还是要返回来反复听,总体效率并不高。

看了那么多,我甚至头都有点头疼了,可能是信息过载。

其次,处理

处理什么呢?怎么处理呢?

处理就是把你学到的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大脑里,用自己的思维再梳理一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经验,对新知识进一步的消化和再吸收,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

处理其实就是大脑思考的过程。

再次,输出

输出就是把你学到的这些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加上自己的理解,把它清楚的表达出来,让听者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

当写不出来或说不清楚时,说明大脑还没有想清楚。


经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发现了日更瓶颈的几个核心问题。

1,输入信息过量;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内,听的知识太多太杂,导致信息输入过载,大脑处理效率跟不上,引发疲劳和头痛。(应该集中时间,高效学习知识点,深入理解。)

2,缺乏深入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全部用来做输入,没有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再处理,再加工,再思考。(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不属于自己。一定要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再思考。)

3,焦虑。因为每天在日更,当没有素材写不出来时,心情容易烦躁。但烦躁不解决问题,只会影响自己的发挥。所以需要提前准备,从而避免烦躁。

以上是我今天针对日更遇到瓶颈的思考。


我是鹿鸣,2018年的新年誓愿是日更一篇,这是我2018年日更的第44篇,感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