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这个时代读书还有用吗?


现在找工作挺难的。

尤其是2020年的这个疫情之后。

如果你失业了的话,遇到的岂止是郁闷。

所以你说你读那么多书到现在还有用吗?

这真是一个看学历的年代。

学历,不仅是身份的标签,也正在成为阶层识别与区分的硬通货。

今年国庆长假,我回了趟老家,和几位小学同学聚了聚。

很是感慨。

因为家境贫困,或是从小贪玩,他们都没有读过大学。

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他们就辍学,去了珠三角的厂子里打工。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在人海中摸爬滚打,活成了不同的模样。

过得最差的一个同学,在广州的工厂中被机器轧断了手指,现在在镇上的石材厂当保安。

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休息两天,要养两个小孩子,日子捉襟见肘。

大多数的同学,打工赚了一笔钱后,回老家建了新房,然后有了自己的小事业。

或是搞了林木种植,或是开了小超市,或是买了货车跑运输。

聊天中,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累,是赚不到多少钱。

事业最成功的一个同学,在外地赚了第一桶金,然后回家乡开了个规模不小的农场。

有家禽养殖,还有农家乐。

但疫情一开始,生意一落千丈。

他现在发愁的是,银行的贷款马上到期了,如果农庄再无起色,可能面临倒闭。

导演王潮歌,有篇著名的演讲,名字叫《听说,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

他说:

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

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

到36岁后,他们就会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我不想说,那些过得糟糕的同学,做错了什么。

我也不觉得,他们就是这样了。人生命运跌宕,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有些选择,当时未曾在意,而真正知道后,已是一二十年以后。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

你少吃了读书的苦,那么就一定会多承受生活的苦。

在《超级演说家》里,刘媛媛说:

命运的手掌里,是有漏网之鱼的。

但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那条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鱼。

为什么要去读书?

就是即便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也能依靠自己,用一生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就是你生而平凡,也能活成不一样的模样。

有人说:

你看上大学有什么好的,考了三次才考上的马云,也成为首富。

然而,如果学历无用,上大学不好,马云能去考三次??

如果你还不相信,就去看看那些努力去考公务员的人。

去看那些,即便当了中小学教师,也依旧待遇优渥的清华北大毕业生。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曾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别再被又蠢又坏的读书无用论骗了。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觉得学历是一张废纸。


希望每个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告诉自己的孩子:

孩子,读书是为了让你拥有不一样的视野,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就算你出身寒门,也能通过读书这条路,通向稳定和自由。

就算风云变幻,读书也能让你免于生活沦落,和阶层下滑, 你依旧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