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通常你会在地铁上做什么?刷朋友圈?刷微博?打盹?还是发呆?
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成为所谓的“斜杠青年”,想要在工作外的八小时能有所收获。可是你想过这工作外的八小时都由什么组成吗?分别是进餐时间、通勤时间与其他时间。
今天,老猫来和大家谈一谈通勤这段时间。首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日前,百度发布了一份全国50城市上班时间排行榜。在这份参与者超300万、覆盖全国300余城市的调查数据中,全国上班族平均上班时间为28分钟。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上班用时名列前十。北京以平均通勤时间52分钟居首;上海以平均用时51分钟排行第二;而深圳,以平均通勤时间40分钟,排名第九。
当然,每个人在地铁上花费的时间都不同,我还认识每天往返需要近5小时的上漂,也有通勤仅需十分钟的幸运儿,所以通勤时间每个人都不同。如果你觉得有所出入的话,那你不妨明天开始持续记录一周你在通勤上花费的时间,并以此为基础开启对未来“通勤时间”的投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合理利用每天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绝对是我们“创造”时间,实现弯道超车的“新”通道。
02
注意,划重点啦!本文所讲的通勤时间仅针对乘坐公共交通的朋友,开车的朋友切记要注意安全,专心开车,不太适用本文。
平时总有人羡慕别人开车上下班,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想,乘坐公交、地铁的我们不用像开车那般费神,完全可以解放大脑,解放双手,把这地铁上近1小时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那就赚多了。
“地铁时间”大多数人喜欢将其纳入碎片化时间,但其实,从你进地铁开始算起,在地铁上的这段时间,是非常难得的整块化时间,对于工作的人来说。第一小节中的数据便是依据,如果每次坐地铁大概花费三十分钟,一天就是1个小时,约等于两个番茄闹钟。
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如同每一次写时间管理的文章,大家都会说地铁上还要“学习”会不会太累呀。还是那句话,向上突破的过程本身就与舒适无关。但是,如果真累了,就休息吧,清醒时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疲惫的时候学会放松,安心睡上一觉也是完善自己。但,如果你是在地铁的时候无所事事,想找点什么事情做的话,那你就可以参考下本文。
03
我们每次乘坐地铁所耗费的时间其实可以拆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等车的时间,第二块就是乘车的时间。
第一块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一般等车大概3-5分钟,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给家里人打个电话、活动活动身体、又或是听一条得到音频等等。
当每次有3-5分钟空闲的时候便可以重复某个行为,将其逐渐地培养成习惯,形成惯性思维。微习惯虽小,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所产生的改变如同复利效应那本,大到令人诧异。
第二块时间:我们先从车厢拥挤状态个划分,不同的状态,我们可以做的事也是不同的。
首先,如果车上人不多,比起在豆瓣上看几篇感兴趣的文章,刷刷知乎经典的回答,其实还有一个更高效的玩法,kindle。如果你有kindle,乘坐地铁就完全可以变成一种享受。把kindle和微信绑定起来,利用推送功能,把平时看到的碎片好文章推送到kindle上,之后再抽时间集中化阅读,而这个时间就完全可以放在地铁上。
相比普通的电子设备,kindle独特的墨水屏,对我们眼睛伤害更小,称得上是我们的健康小助手了,如果你热爱阅读的话,就不妨入手一个吧。
04
如果遇上了高峰期,以前总劝大家要错开高峰期,然并卵,大多数城市的地铁压根就没有低峰期,只有更高。这时候,你的耳机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人多的时候,戴上耳机,听听音乐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安慰一下疲惫的心灵,安装一个音频软件(个人使用喜马拉雅FM),提前下载几本感兴趣的文学类或者社科类的书籍。社科类书籍一定要记笔记,包括我们听微课,不记笔记,没有输出,效果便基本为零。文学类书籍,自己看是一种风景,听别人阅读又是一番光景。
对通勤的利用,不单单地铁上的时间,如果您经常出差的话,火车、飞机上的时间都是很棒的整块化时间。每次回家单程5小时的火车,都会买一张卧铺票,无所谓上下铺,坐在走廊小桌上,等车到站,一本书也看得差不多了。
别再总说时间不够用,别再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在这个努力就可以有所成长的世界里,你对待时间、对待人生的态度,影响,甚至决定着你的一生!
也不要再问这样会不会很累,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休息时间,而是帮助我们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好好利用自己在地铁上的时间,那么自己就离斜杠青年越来越近了。
良好的时间管理,会让你的每一天变得井井有条,要知道,越自律才能真正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