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语言运用: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思维能力: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审美创造: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课前解析】 

关注课后:本课教学可以以课后表格作为抓手,贯穿教学始终。首先在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厘清层次。然后梳理故事内容,将提取到的主要信息填写到表格中。接着对表格信息进行交流,引出对话学习,指导分角色朗读。最后,借助表格尝试复述故事。

关注复述:本课是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首次学习复述故事,要求不宜过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要求,在理清顺序、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的表把故事讲清楚,这是每一个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描写顾客和裁缝神态动作的语句,以及双方的对话语气,把故事讲得具体一些,这一层级的目标,如果有的学生达不到,可以在后面的几课中继续练习。

关注语言: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另外本课语言表现力很强,体现了顾客“急”和裁缝“慢”的性格特点。如“噌的一下子跳起来”“夹起布料就要走”等,都表现出了顾客的急不可耐。而裁缝的话却慢慢悠悠,而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很有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字,会写“性子、布料”等15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顾客和裁缝对话时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创意复述

1.出示课件39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预设: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裁缝肯定没几天就把衣服做好了。可是顾客这时候正好出远门,也没告诉裁缝。裁缝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顾客来取衣服,于是反过来天天去找顾客给他送衣服,可他就是不在,真是急死裁缝了。最后裁缝终于见到顾客了,说:“衣服早就做好了,你怎么就是不来取呢?”顾客说:“着什么急啊,这衣服冬天才能穿,这么早取回家做什么,你要知道,我可是个慢性子啊。”


教学反思

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教学时,首先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试着按顺序大概说说故事内容。接着依托表格,提取相关信息。指导根据时间变化,找到顾客每天不断变化要求的句子,提取关键信息,简单明了地填入表格。然后还要关注裁缝的反应,提醒学生要简洁地概括。这样一来,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本文的故事是在顾客和裁缝的对话中展开的,因此重点就在于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我重点引领了第一天顾客的话,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急性子顾客的语言、动作来体会当时焦急的心情,再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接着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自主体味后三天急性子顾客的表现,从语言中揣摩人物的特点。然后集中学习慢性子裁缝的话,通过关键词句,层层递进,感知他的慢条斯理,人物特点通过朗读再次体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所以最后,根据表格进行故事复述,既再次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达到了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