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钱❤
要点一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钱的概念是不同的。
两岁的孩子不懂钱是什么,在这个阶段,家长最需要做的是防止孩子吞咽硬币;孩子长到三岁以后,家长可以教孩子认识纸币和硬币,可以送给孩子一个储蓄罐,让TA感受把钱储存起来的感觉;四岁的孩子虽然知道钱是什么了,但对数量没有概念,可能会认为100元就能买房子;五岁的孩子对数字逐渐有了概念,很多家长就在这个阶段开始给孩子零花钱。
要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呢?应该给孩子的金额至少能让TA买到东西。梅森在5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每周日给他10元零花钱,但因为梅森需要的吃的、喝的、用的,什么有了,都是我们提供的,这10元对他来说可有可无,还经常会忘记要拿。
于是,在一次家庭会议中,我们决定每周要给梅森15元的零花钱,当时梅森已经6岁半了,开始有了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但我们约定,给零花钱的前提是梅森要用起来,出门买东西要记得带好钱包,每个月存5元做慈善。
零花钱的数额应当取决于预算,以及你希望孩子用这笔钱来做什么,同时,零花钱不可以和家中其他约定相冲突,比如说不可以买太多零食、饮料,如果孩子想买的小玩具的价值超过了约定配额,那么就需要孩子自己攒钱购买。如果金额实在太大,可以由家长分担一部分,或者是等到生日、节日的时候再购买。
要点二
和很多家长想象的不同的是,应当避免把零花钱和做家务联系起来。孩子得到零花钱是因为TA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家务劳动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义务,如果说父母并没有因为做家务得到钱,孩子也就不该因为做家务得到钱。
但是,如果家中聘请了保姆或者其他人员,既然他们通过做家务获得了金钱奖励,孩子也可以得到奖励。
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是,在第一种情况中,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当享有和其他家庭成员相平等的地位,零花钱作为物质支持,是允许给予给孩子的。在第二种情况中,孩子的身份变成了雇佣,所以应当为TA的劳动创造支付报酬。
梅森为了买玩具把3个月的零花钱全部用完了,还欠了我们30元,在购买的时候我就提醒过他,如果买下了这个玩具,他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拿不到零花钱,梅森想了想还是接受了。但是,他只玩了一周不到的时间就失去了对新玩具的兴趣。
孩子的收获
1. 给零花钱是教孩子理解金钱和管理金钱极好的方式,避免了很多争吵、发脾气和娇纵,孩子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也可以问TA:“你存的钱够吗?还要多长时间会把钱存够?”从而建立孩子对金钱的概念。
2. 孩子通过自己做决定增强了能力感。
3.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想买什么东西要是钱不够就该等,在等待中孩子学会了耐心。
4. 孩子认识到了钱的价值,10元、100元、1000元分别能买到什么,孩子了解了金钱的购买力,提升了生活智慧。
5. 在购买中学习了加减法。
6. 明白了借钱是需要偿还的。
7. 孩子通过零花钱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故而能得到物质支持,有了归属感。
贴士
1. 零花钱的金额由父母决定,也可以放到家庭会议上讨论,关键是取决于预算,以及你希望孩子用这笔钱来做什么。
2. 如果孩子把钱用光了,不要解救,认同孩子的感受就够了。
3. 不要把零花钱和家务联系起来。
4. 如果孩子想增加零花钱,鼓励他们提出需要多少,说明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原因,经过家庭会议的讨论来决定要不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