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本来都已没太大感觉,但忽然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有趣的段子,顿时心潮澎湃,不由得引发了我的深思。
段子如下:
每年高考出分的时候,哭一批笑一批,只有上过大学的才知道,四年后的风骚,谁的天下,都别说得太早。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突然想起比尔·盖茨的话,难道坐头等舱会比坐经济舱先到达目的地吗?所以不要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站一路也是一种历练。
这个段子之所以在评论中能被点赞置顶,说明讲的内容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只不过,我们依然会引导孩子努力学习,但我想借此说的是我们给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应付18年后的高考,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
还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想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后者,可是似乎我们目前的培养方式与之背道而驰。
比如我们这一代,父母从小给我们灌输的思想是好好学习,长大后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我们才发现,十年的寒窗苦读,最终鲤鱼跃龙门后,竟然不知道自己走向社会能干什么?更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特长又在哪里?
于是,有的人就从小被父母安排着学习,高考时安排着志愿,毕业时又安排好了工作,甚至安排好了老婆和生子计划。整个儿人生就是一个被别人规划着的人生,没有自己的快乐和兴趣所在。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孩子的目标不应该再是为了18年后的高考,而应该是让他在二三十年后的工作中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并拥有幸福的能力
我的孩子长大后,我希望她过自己喜欢的人生,而不是别人都认可的人生。
就像我喜欢写作,就把这种兴趣转变为自己的热爱,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每天都满腔热忱地去写,去深入学习,积累沉淀自己。我热爱这份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而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几十年日一日地抱怨着自己的工作。我想这些大孩子,在他们小时候也并非没有爱好,只是大人没有及时正确引导,所以兴趣才没有变成特长。更有甚者,自己的兴趣爱好,被家人以“影响学习,浪费时间”为名被扼杀了。
所以,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特长,也许多年后,她因为这个特长而成为某一行业内响当当的人物。而不是因为当初你费尽心力帮他选择的专业。
一个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人,内心无疑是快乐的,而正是无数个小确幸,小快乐的汇集,才变成人人都羡慕的幸福力。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并拥有幸福的能力,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唯有创造力无可替代
我们这一代人最缺的能力是什么?创造力!
我们在学校时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很多人死读书,熬考试,然后默默无闻地工作。高考后几年,发现自己当初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全部都交还给老师了。真正用的上的是工作中掌握的技能,真正记住了的是在图书馆看的那些书。
很多人没创造力,没创意,害怕尝试新事物,对未知的生活和工作常常充满恐惧。
这几年,富士康大批裁员的消息不断,是啊,机器人不会抱怨,不会要求加薪,他们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地坚持作业。所以,企业主更青睐于他们。
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只会更多,不会减少!
而这个世界,计算可以被电脑取代,流水线作业可以被机器人取代,但创意这种只有人才能被完成的工作,不可能会被替代!
所以,我们不能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让他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者。相反,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让他成为一个富有创意的人!
适应比规划更重要
老师和老板都很喜欢有规划的孩子。是的,规划对人生的确很重要,但信息时代,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规划的人。更要让他成为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
什么样的孩子能够保持好奇,拥抱变化,最终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呢?
父母敢于放手的孩子!
如果总是让孩子生活在我们的羽翼之下,我们替他做着所有的决定,他的适应能力从何而来,又何谈真正的成长?
所以,最好的教育是引导,最好的能力是思考,最好的学习是塑造!
我希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积极应对各种变化,能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浪打击,适应不了社会。
我们常常焦虑于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却不肯静下心来认真规划一下,如何教育,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
只是一味的奔跑,不一定能跑在前面!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所以,先静下心来想想你到底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而他自己对此又持何种意见?
然后,才有其他……
涵涵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传播最实用的育儿方法。拥有个人微信公众号:我们仨(qinlingyewei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