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个孩子的那个时候(大约三四岁)我第一次被爸妈冤枉,我永远忘不了爸妈那时候鄙夷还有愤怒的表情,留我一个人在床上嗷嗷大哭,给我一个非常陌生还有冷漠的背影,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爸妈也会有这样子的表情。
在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爸妈很忙,我身边空荡荡的,有点落寞,刚好那段时间我的腿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段时间老在晚上痛,然后我爸妈无论再忙,他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给我痛的地方擦上膏药,他们会非常关心的问我哪里还疼,那时候我觉得真的很温馨,这样子的场景。
在那之后我经常说我腿痛,虽然爸妈还是很关心我,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在撒谎,于是有一天他们就用清水来代替膏药,假装在我痛的地方涂抹,然后问我还痛吗,当时我毫不知情这个是清水,我就说好了。
他们脸上就露出了我第一次看到的表情,我爸妈直接拆穿了我的“谎言”,然后就发生了第一段发生的事情。
当时我不会表达,我就只会哭,我说我没有撒谎,然而他们谁会相信呢,他们只认得事实,而事实是清水“治好”了我的腿疼,所以我撒谎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到被人冤枉的感觉,真的巨难受。
最近我在研究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一个说法是,年幼时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后面生活的性格的形成——
到现在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生病了会死憋着不说,等到事态非常严重了我才会告诉父母,这让我不禁思索一个问题——这个是否和我小时候那段经历有关?
因为我不想让爸妈露出那些表情,我说出去他们会觉得我在撒谎,那还不如忍着。我小时候的我的想法是否会是这样子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那时候为什么会觉得清水会对我腿疼有用?
直到我看到一本心理书《怪诞行为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安慰疗法” 原文:
“安慰疗法”的英文单词Placebo来自拉丁文——“我会让你满意”。这个词在公元14世纪专指丧礼上雇来在死者灵前号丧的假哭者。1785年它出现在《新医学词典》中,指的是“非正规的边缘医疗方法或药物”。
安慰疗法的效力最早见诸医学文献记录之一是在1794年,一个名叫杰尔比的意大利医生发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在疼痛的牙齿上抹一种昆虫的分泌物可以止疼,这种止疼效果能够持续一年的时间。杰尔比陆续给牙疼病人使用这种昆虫分泌物,并且对病人的反应作了非常详尽的记录。抹过“药”的病人中有68%对他说,他们的牙一年之内没有再疼过。我们没有关于杰尔比医生和昆虫分泌物更详细的资料,但可以相当肯定,他使用的昆虫分泌物与牙疼治疗无关。但问题在于,杰尔比相信它有用,他的多数病人也这样认为。
我想,我的经历中“清水”的使用是否也是一种“安慰疗法” 。因为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是清水,我只知道这个东西,对我的疼痛有减缓作用,我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就是“涂上它我就会好起来”,而这个心理会让我说出“好了”。这个才应该是我被冤枉的真正原因。
这个不禁让我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