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内心力量不足,而又想控制对方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为自己穿上一件“愤怒的外衣”。
今天回家吃过饭,鱼爸开始辅导小鱼做作业。开始了我定义为进行持续性贴负面标签的过程,我听着特别刺耳,为小鱼感到心疼,忍不住出声制止。
鱼爸本来就因为小鱼作业进度太慢而焦虑,为小鱼接收不到他的指导而愤怒,听了我的指责,引起鱼爸的更大的情绪,回呛我:“你现在不是也在说我?和我有什么不一样?”
鱼爸无疑是正确的,我理智上也知道鱼爸说的没错。但感受到自己的情绪里一波一波的怒气在翻涌,根本不想理会鱼爸的话,脑子里翻来覆去的念头依旧是指责鱼爸:不懂得去体会小鱼;不知道对于一个孩子,让他去理解大人的思路有多难;不知道观察小鱼的状态,放下自己去倾听;不知道这样辅导功课其实是南辕北辙,越努力越糟糕;小鱼做不出来完全是因为逼迫式的辅导让他无所适从。但我总算还知道,这些念头就算说出来也只会火上浇油,因此我闭嘴了。但是这些负面的念头在翻滚,脸色越来越难看了,难看到无法让鱼爸和小鱼忽视的程度。愤怒很有用,鱼爸退让了。
我也在鱼爸的退让中问自己,我怎么了?重新体会自己情绪增长的过程,一开始听到鱼爸能主动辅导小鱼,我还是挺开心的。但随着过程的进行,其实我并不认可鱼爸辅导的方式,我认为,那是“错的”。我抱着强烈的改造他人的愿望,希望将“错误”“改正”,先是进行了“好心”的提醒,受到鱼爸的拒绝以后,更陷入了自己情绪的旋涡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对方,让自己“赢”。为什么后来我慢慢的越来越愤怒?我体会到愤怒是我的武器,用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愤怒的鱼爸让小鱼退让,愤怒的我让鱼爸退让。
短时间内,愤怒能迫使对方改变,暂时满足自己当下的需求,可往往是以损失对方需求为代价,长期来看,对关系的损害不可避免。小鱼就偷偷和我说:“妈妈你看,爸爸的脾气越来越坏了。”
其实穿过愤怒,背后只不过是沮丧无力和弱小的自己。在我愤怒的时候,我内心里的真实其实是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别的办法能够让对方改变他的行为顺从我。提高音调、沉下脸色、大吼大叫的背后,就是无计可施啊。
愤怒这种模式,通过在家庭里的不断示范,小鱼也已经习得了。他会生气,会不理我们,会虎着脸,冲过来拳打脚踢发泄他的不满,争夺他的权力,会一点就炸。但平静下来,就能看到那个弱小的自己。记得小鱼曾以一种很无奈的口气对我说过:“唉,妈妈你说的什么都对。”在那个语境中,他要表达的是:妈妈你都对,错的、糟糕的那个是我,我只能听你的。作为一个孩子,他的无力感,应该比谁都多吧?
所幸我们还有知觉,所幸我们已经能够主动去思考反省被愤怒支配的那个自己,哪怕只能是在被支配之后。告诉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方式,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力接纳愤怒的对方。选择协助而不是对抗,选择对方认可的协助方式,而不是自以为能帮助到对方的方式。没有倾听的“为你好”,其实只是在宣泄自己。披着愤怒外衣的压迫式灌输,可能口服,但无法心服,赢了当下,必定输了关系。
可是这外衣穿久了,确实不好脱啊。除了多看书、多反省、多觉察以外,我也没有灵丹妙药,和你一样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