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非独言语能通,手足能作,而尤在于有志向。志向者,心之所之也,是人生行程的指南针,是暗夜行路的微光。人无志向,则如舟之无舵,漂荡不知所终;亦如盲者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险之至。
古来成大事者,无不先立其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果然首倡大义,虽功业未成,然其志固已不凡。可见志向之为物,不在大小,而在有无。有之则为鸿鹄,无之则为燕雀。
今之青年,每每自谓无甚大志,只求安稳度日。此辈之病,不在无才,而在无志。无志之人,如行尸走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至老死牖下,与草木同腐。而所谓安稳者,亦不过是自欺之谈。世事无常,风云变幻,今日之安稳,未必为明日之保障。唯有立志向上,方能于变局中立足。
志向之立,不必过高,但须切实。譬如登山,不必定要攀珠穆朗玛,但至少要选定一个山头,奋力向上。若只在山脚下徘徊观望,终无登顶之日。我见过许多聪明人,因无明确志向,今日学此,明日习彼,终至一事无成。亦见过资质平庸者,因抱定一志,锲而不舍,竟成就不凡事业。此无他,立志与否之别耳。
“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然立志易,守志难。世间诱惑太多,挫折不少,往往使人中途改辙。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语最足玩味。匹夫之志,若坚定不移,虽三军之众不能夺之;若自己先动摇,则微风细雨亦足以摧折之。守志之道,在于每日自省,时时提醒自己为何出发。
志向又不可过于固执。人生境遇变化,识见增长,志向亦当随之调整。少年时立志为科学家,中年发现更适合经商,亦无不可。只要不是见异思迁,而是基于对自身与世界的更深认识而调整方向,则志向反因之更为坚实。
今人论志向,多与功利相连,以为立志便是求富贵。此大谬也。志向之高尚处,正在于超越一己之私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真志向。鲁迅弃医从文,欲疗救国民精神,此乃真志向。志向若无几分理想色彩,只为稻粱谋,则与禽兽之求食何异?
人无志不立。志向之于人生,犹如筋骨之于躯体。无筋骨则躯体瘫软,无志向则精神萎靡。我见过垂死之人,因一息尚存,其志未泯,竟能延命多时;亦见过年轻力壮者,因志气消沉,形同槁木死灰。可见志向之为物,实乃人之精气神所系。
愿天下人各立其志,或大或小,或远或近,但求不愧此心。如此,则个人有成,社会有进,国家有望。不然,浑浑噩噩,虚度光阴,到头来只能叹一句"老大徒伤悲",岂不痛哉!
人无志,如灯无芯,徒有其形,而不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