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8岁的时候还会保持跑步的习惯,也会保持这个身材”
“有本事你在38、48岁的时候说出这句话,也在坚持跑步,保持身材,28岁不算什么”
这是发生在我22岁的时候一段对话,当时觉得跑个十公里很牛逼了,也有六块腹肌(瘦出来的),跟朋友吹逼,结果被狠狠教育的时刻。也是一直坚持跑步的一个小小的原因。
在大学时候第一次在操场跑完20圈(8公里左右),当时被挂科和其他的事搞得烦躁和不安,脑子一热在天津闷热夏天的操场跑了20圈,之后烦躁不安没有消失,只是面对的态度和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个人的心态、状态有着很大的变化。这可能是爱上跑步的根本原因。还有更多原因是享受跑步的过程和一个个距离目标完成的成就感。
在那之后,基本上每年都会有200-300公里不等的跑步量,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目的,就是会想着跑起来,跑起来。开心了想去跑步,烦躁了想去跑步,不管冬夏,在天津、上海、西宁,可能最适合跑步的天气和环境是在上海,也是自己跑步以来配速最好的时候,基本上5分/公里的配速。
在26岁的时候又想起那段对话,就想着28岁之前跑一次全程马拉松,便计划27岁生日那天跑半马,28岁生日跑全马,当作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了。现在28岁如愿以偿,给自己的最好的两次礼物到手了。
去年跑半马的时候根本没有科学的去安排训练、饮食和装备,就平时自己都可以跑10、15公里了觉得没有啥,跑就完了。结果被现实狠狠教育了,当时跑步的鞋子也没有更新,还有点点夹脚。因为第二天还上班,就凌晨三点半起床,四点开始跑。跑前15公里没有任何的不适,除了略感身体缺水,配速也在5分40秒左右。最后的六公里身体就开始各种故障,首先是双腿变得很沉重,感觉都抬不起来了,接着就是双臂,由于衣服原因腋下被磨破了,汗水接触到之后巨疼,摆动浮动也变得很小;再有就是左膝盖和脚踝开始阵痛,应该是跑步受力不均匀,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第19公里,最后的两公里明白自己的身体已经极限了,几乎是比步行快点的速度跑完的,最后每公里配速6分22完成半马。
跑完后换鞋才发现由于鞋子夹脚,右脚大拇指指甲盖内充血了,应该是被鞋子掀起来了,经历了3个月的换指甲的过程。然后腿部肌肉和胳膊的肌肉酸疼了一周左右,当时走楼梯都需要扶着扶手。
在跑半马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只有一点,“操,怎么才xx公里”,“耶,再有xx公里了”,“还有最后的一点点,身体一定要给力啊”,不像村上春树那样,路上的风景也好,自我的内省也好都没有。
接着就是今年的全马了,吸取了上次半马的教训,这次三个月前开始备跑,按照科学的跑步计划,循序渐进,张弛有度。鞋子也提前磨合,装备都大换血,跑前两周饮食也严格要求,不过最痛苦的还是当天依然要上班,只能凌晨去跑。
凌晨一点起床吃饭,全麦面包和一根香蕉,半罐公牛。接着热身,拉伸,活动环节。跑前一小时上厕所,跑前半小时一块士力架,半罐红牛。出门在家门口草丛里放补给品:三瓶矿泉水,三瓶红牛,三条士力架。原本计划10公里一次补给。
凌晨三点正式开跑。虎台小区出发往东,一直到民院,掉头回来到虎台进行第一次补给,刚好19公里,除了缺水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补给结束开始往西跑,一直到云香郡,26公里左右,身体也没有出现太大问题,绕圈跑到32公里左右开始往东跑,这时候因为受力不均左脚踝开始阵痛,但是也是属于可控范围内,跑到共字桥附近,肚子开始阵痛,跑到虎台进行第二次补给时38公里左右暂停跑步上厕所耽误五分钟左右,继续跑,再次出发时候腿部肌肉开始僵硬,体内的酸疼爆发,脚踝疼痛变强烈,开始转移重心和受力,最后跑到兴海路市场完成全程马拉松。历史3小时57分,超出我的预期,第一次全程马拉松居然进了四小时。身体的不适最明显的只有左脚踝。其他都是正常范围。
跑全马的时候,由于准备的充分,整场都在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路上看着安静下来的西宁,路上零星的出租车和行人。也有了足够的精力去自省和思考。对于自己,对于未来,对于跑步。
路上还发生了趣事,一个出租车司机开窗问我,“小伙你大晚上干撒着”,“我跑马拉松着,42公里”“这个小伙粥实着,来,薄跑了你去哪我你哈拉上”“哈哈哈,谢谢师傅,我继续跑俩”
跑完之后内心其实全是激动、兴奋和满满的成就感,还有跑完全马,而且第一次就进四小时,这个逼我可以装一年的感觉。
许下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在40岁之前可以完成一次铁人三项!希望可以一直保持热爱,坚持跑步。
最后送上村上的一句话“时隔半日,我终于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尽兴的喝水。解开跑鞋的鞋带,在周遭一片苍茫暮色中,精心地做脚腕舒展运动。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称不上自豪,还是有一种类似成就感的东西像偶尔想起来似的涌上心头。这是一种个人的喜悦:“自己体内仍然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这种安心感,也许比喜悦更为强烈。体内那仿佛牢固的结扣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解开,虽然我还不曾察觉自己体内有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