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曾国藩传》。
想看这本书许久了。可惜,我就是那种家里买了很多书,但是总看不进去的那一类,以至于现在书多的放不下,也不想再买了。
这两天搜索人物传记的时候又看到了它,于是,开启听书模式,希望在上下班的路上能多给予我一点心灵之光。
当听到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为“虽然是进士,但我没有读过什么书”的时候,我真真的是共鸣了。
我虽然是研究生,可是我真的没有读过什么书。
我想,这或许就是我的才华配不上野心,我的内在一片空虚荒芜的原因。
曾国藩的人生真的和我们很多80后挺像。家里一直务农,从祖父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父亲那辈开始学习,但是总不得法,于是,开始培养曾国藩的“应试教育”,加上曾国藩不是过于聪慧的人,所以,前几次的考试都是失败的。终于,在十分努力却被评为“错误典型”后,曾国藩开始研究历年试题和高分范文,从而开启了他的“开窍之路”,从此之后,成为考试型选手。但是,当进入京城,融入圈子,却发现考试洗涤不去粗俗的内在,于是,便开启了自己真正的读书之路。
80后的孩子,真的是与祖国共成长,改革开放,放开高考,于是,他们被给予了极大的期望。我小时候,课外书是不给读的,只能背考试的内容,练习考试的内容,长大后,虽然学历到位,但是,内在总是空着的,想要填补,总觉得习惯性的没有时间,因为还有很多“正事”要做。
现在,到自己孩子的这一代,从国家的高度已经发现孩子们读书太少,呼吁孩子们读书,考试的风向也一再强调要孩子们读书。于是,有时会跟着孩子们读几本书,或者为了营造所谓的“氛围”,即使假装也要读几本书。可是,这样的读书,总是东一本,西一本,不成体系,今天这本,后天那本,不能坚持,终究没有达到成长的“质变”。
如今,即使给我读书的时间,有时,总觉得自己没有休息好,或者,好像还有别的事情忙,一推再推,终成空谈。
当然,书还是要读的。不然,来世上走一遭,岂不变成了一具空壳,整日做着机器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情,白白占用了这可以塑造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