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上班下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普通的生活,极少数的波动,日子可以说平平无奇!我在2月份的某一天,看到公司书架上有些书籍,了无兴趣地翻看一番,看到一本《活着》,作者是余华。我打开看了前面的几页自序,有一句话很吸引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没错,正迷茫着,曾经知道这本书小有名气,于是准备接着看这本书。在这期间,我是偶尔有空才会看一看这本书,前前后后花三个半月,今天才看完这本书。
书中不乏诙谐幽默的语言,有些地方我甚至会突然笑出声来,并非简单的幽默手法,让我觉得有些悲伤的幽默。有一个情节,就是“徐富贵”的外孙“苦根”那句“爹,你爹来了”,这个地方我笑出了眼泪。孩子的懵懂,在那个叙述背景里显得格外生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会跟随叙述者对故事情节的描述暂停而暂停,比如在叙述者与主人公“徐富贵”思绪拉回现实时,我会跟着暂停,有时会隔很久再接着看!即使这样,情节也不会断层。
小说并不是结局悲剧,而是过程悲剧,当我看到“徐富贵”的家人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会有些感慨,情感交织,复杂多变,悲伤、愤怒、忧虑、甚至宽慰。悲伤的他们在不该离开的时候离开,愤怒的是他们离开的原因,忧虑的是活着的人如何面对,宽慰的是他们离开了!
为什么说宽慰?“徐富贵”的儿子“有庆”,他去世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在救人一命,全然不知自己即将因此丧命,虽然他涉世未深,但是很庆幸的是他还涉世未深!可以说是带着高兴离开的。“徐富贵”的外孙“苦根”也是一样,当我看到他的结局时很伤心难过,但是后来回想,那孩子还很小,对于苦难的感受还不深刻,他甚至是因为吃豆子撑死的,换种说法就是他是在快乐中离世的!
这本书,对我来说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通过叙述“死亡”来呈现“活着”的美妙以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