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春节假期以来,整个人状态完全松懈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都一团糟,近一个月时间都没什么“输出”。我不禁问自己: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原来遇到事情我倾向于马上解决:“让我来!”,“如果一件事情必须要做,那么就马上开始吧!”可是过完这个假期,我变成了:“晚点吧!”,“明天再说吧!”,“等我调整好状态再开始…”——我开始莫名的迷茫起来,感觉生活正在逐渐失控。
仔细想想,原本遇到事情,我更愿意“迎接挑战”,而现在我却先生出一堆“情绪”,需要不停地和自己作斗争,打败那个懦弱、懒惰的小人,才能开始行动。真可笑,军哥竟然会像没长大的小女孩一样“多愁善感”?
情绪是什么东西?
我一直都认为,它不是有些人所谓的“人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自由”。相反的,更多时候它是“无病呻吟”,“顾影自怜”。它是偷懒的借口,是让人松懈的催眠剂。
情绪是无能为力时产生的副作用。“我不想做”,“我没心情做”,甚至很多时候的“我不会做”,都是情绪带来的心障。但是不去行动,结果不是避免了风险,而是让人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以及更深的迷茫。这种恶性循环非常可怕,直接摧毁一个人的战斗力。
幸而军哥还有自省的习惯。
自省能够让人思考自己思考的过程。在大神看来,念头刚刚升起,就应该觉察,并且体味其中是否有“心障”的存在。这种能力被李笑来称作“元认知能力”,王阳明则称之为“良知”。
经常反省自身行为和念头,经常冥想,都能够增强这种能力。
于是,这些动作成为很多宗教的修行法门。
军哥的“情绪”占上风,乃是丢下了修行啊。
被很多人和事“被动”的推着走,而不调用“元认知能力”加以审视、形成“运行机制”,自然会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的掌控力丢失。这种较低水平的“自我评价”对人的损伤很大…
事实上,我有任务清单管理、精力管理的一整套体系,只是随着假期逐渐荒废了嘛!我有自省日记,有写作计划,只是近来记录得越来越少,写作也没有坚持日更!我每天都要做拉伸运动和冥想来恢复精神,这些天也都放下了,任由自己“无精打采”…
在一事一物上磨,这才是最好的修行!
新的一年开始了,军哥要升职加薪独当一面,要加强输入输出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我没有时间感慨,没有时间娱乐,没有时间打酱油,我的每一秒钟都要过得有价值!
PS:
完成今天的写作,心里突然变得充实而愉悦。不停地向前冲,让自己变得更忙,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状态啊!走起,我的2017!
文/刘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