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教育本质,人格为本,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准则规范,努力践行。文化知识,学业素质,育人内涵,古今相承。以德育人,立身之根,利国利民,塑造灵魂。
鹧鸪天·塑造人格教育本
芙蓉芰荷为衣裳,琢磨切磋玉生香。飞来鹭影秋添色,跃过龙门天际翔。
塑人格,骨风扬,红衣褪却淡雅装。濂溪挚爱莲净植,德性为根育栋梁。
习作点评:
这首词上片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芙蓉芰荷为衣裳,琢磨切磋玉生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芙蓉芰荷裁剪而成的人格教育比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通过反复的研磨和磋琢,才能展现出它内在的美。“飞来鹭影秋添色,跃过龙门天际翔”,用飞来白鹭的美丽形象比喻人格教育的成果,强调人格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下片则以白描的手法抒写人格教育的实践意义。“塑人格,骨风扬”,用“塑骨风扬”的描述表达人格教育的目标——塑造有骨气、有责任感的人。“红衣褪却淡雅装”,人格教育的实践不仅仅是外在的教育,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修养。“濂溪挚爱莲净植,德性为根育栋梁”,用周敦颐喜爱莲花的事例来比喻人格教育的实践,强调德性是培养栋梁之才的根本。
总之,这首词语言优美、清新,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人格教育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词意更加明确、深刻。同时,这首词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塑造人格是教育的本质
自古以来,教育就被中华民族视为至关重要的事业。一句“有教无类”道出了中国自古重视教育的根本精神。尤其在封建社会,读书识字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故寒门子弟若想翻身出人头地,就必须依靠科举功名,实现“鲤鱼跃龙门”。
在这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其中,明太祖朱元璋请宋濂教导世子朱标的典故尤为典型,具有启发性。这段温情脉脉的教育故事,既反映了封建时代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也启迪我们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教育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萌芽、生长。
一、半生征战得天下的朱元璋殷切盼望儿子读书成才
1332年,朱元璋生于一个江南贫苦农家。他的父亲朱五四在弱冠之年就去世了,母亲也很快便病故。一对儿女沦为了孤儿,生活艰苦。朱元璋从小就要到地主家放牛,劳作求生。他渴望能改变这种命运,但是家境贫寒,根本无力上学求学。
后来,一场瘟疫袭来,朱元璋的哥哥也不幸离世。他无奈之下只能去皇觉寺出家为僧。在寺里,朱元璋勤勉扫地种菜,渐渐长大成人。他性格刚烈,多次因与同僧发生争执而被罚禁闭。三年后,寺里发生饥荒,住持派遣众僧四处化缘乞讨度日。朱元璋只能离开寺院,开始了艰苦的乞丐生活。
1350年,朱元璋听说郭子兴在附近举义反元,欣然前去投奔。他在义军中凭借聪明勇敢,深得郭子兴赏识。1355年,他的长子朱标在军中出生。朱元璋欣喜若狂,这个儿子仿佛一个转机,可以改变命运。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朱标过上体面安稳的日子,不再像自己这般艰苦奔波。
朱元璋从小没上过学,看不懂一个字。他清楚见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己若有学问,就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时时刻刻将这份夙愿寄托在朱标的身上,殷殷盼望朱标能读书识字,将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1356年,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凭借在军中的威信,继承郭子兴的衣钵,成为新的起义军领袖。此后十数年,他仗剑天下,兼并各路起义军,终于在1368年打败元朝军队,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起大明王朝。
然而即使功成名就坐上皇位,朱元璋心中仍然时常牵挂儿子朱标的教育问题。他一边努力经营这个新生的王朝,一边也在为朱标的教学相长发愁。他渴望朱标能通过学习文化,增强才干,将来顺利继承大统,成为一代贤明君主。
二、四方寻访终得宋濂 朱元璋殷殷嘱咐朱标勤奋学习
1360年,朱元璋通过大臣李善长的推荐,终于找到一位学问渊博的儒者宋濂,恳请他担任朱标的启蒙教师。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心腹大臣,他四处奔波寻访,终于在杭州找到了宋濂。宋濂自幼聪敏,被称为神童,尤其擅长五经。他在元朝时就已小有名气,但因不满元朝统治而隐居不出。李善长进言说服了宋濂,宋濂被朱元璋建国的抱负所打动,决定结束隐居生活,前来担任皇子教师。
朱元璋对宋濂寄予厚望,不仅希望他教朱标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培养朱标仁爱民众、笃学致用的品格。他多次对宋濂说:“我好不容易建立了这个王朝,你一定要将朱标教育成人才,让他将来接替我的位置,使这个国家日益强盛。”
朱元璋也经常叮嘱儿子朱标:“你有幸碰到宋先生这么好的老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努力学习他的教导,长大后要像宋先生那样,勤政爱民,把我的心愿传承下去。”
朱标每次听了父亲的教导,都重重地点头。他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他郑重对父亲保证,定会听从老师的教导,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朱元璋还嘱咐宋濂,一定要严格要求朱标,不听话就打屁股。他说:“朱标是我唯一的儿子和希望,你一定要倾囊相授,把他培养成才。就像昔日孔子教学生那样,教而严,务必责成朱标好好学习。”
宋濂听后,觉察到朱元璋的殷切嘱咐和厚望。他心中也压力重山,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把朱标培养成一个贤明君主,才不负朱元璋的嘱托。
三、严厉教导成就贤明君主 朱标勤奋好学终守初心
在宋濂的悉心指导下,朱标刻苦学习,深得宋濂的喜爱。
每天清晨,朱标就起床梳洗,来到宋濂的书斋,聆听宋濂讲授文章。宋濂讲学严谨,虽是启蒙教育,也从不草率对待。他先从百家姓开始识字,然后逐字逐句读《四书五经》,反复研读诸子百家的名著。朱标认真听讲,经常通宵达旦,直到蜡烛将尽才歇息。
有一次,朱标读到《孟子》中“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句子,不禁得意起来。宋濂严厉斥责他不可这样骄傲自大,要时刻保持谦逊谨慎的品格。朱标听后深感惭愧,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骄矜。
在生活上,宋濂也要求朱标过朴素的生活。朱标不能大鱼大肉,不能纵情声色。每逢朱标玩心大起时,宋濂就严肃批评他,并打他几板子,让他牢记读书的艰辛。
随着时间推移,在宋濂的悉心教导下,朱标逐渐成长为一个聪慧好学的青年。他深受宋濂教导的影响,立志要像宋濂那样,通过学习来增长才干,将来造福天下百姓。
朱元璋也时常观察儿子的学习情形。他看到朱标学习刻苦,品行渐渐成熟,便十分欣慰,更加确信自己选择宋濂是正确的。他会对儿子赞许地说:“你现在进步很大,老师和我都为你感到骄傲。以后你要继续努力,把我的心愿传承下去。”
朱标每次听了父亲的鼓励,都异常振奋。他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耀感。他发誓一定不负众望,当一个明君济世。
然而好景不长,朱标在宋濂去世后没多久也病逝了,年仅21岁。朱元璋闻讯痛不欲生,王朝的希望在他心中破灭。宋濂也没能看到自己心血的成果,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朱标勤奋学习、志存高远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宋濂的教导,虽然生命短暂,却以优异的品学了明君的榜样。
结束语:朱元璋殷殷嘱咐宋濂严格教导朱标,宋濂也倾心培育朱标。朱标勤奋用功,终守初心。这段家庭教育的故事充满人文关怀。它启迪我们要重视教育,因为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人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像朱元璋那样殷切期盼子女成才,也要像宋濂那样倾囊相授;我们还要像朱标那样刻苦用功,终成大器。这是值得每一代人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