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非常喜欢乖孩子。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中最烦心的就是与学生斗智斗勇,主要是纪律问题。课堂纪律,自习纪律,活动纪律等,没有一件事不操心。但纪律的管理又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于是那些严肃苛责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其实所有教课老师也都喜欢有纪律的学生,他们上课乖乖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招灾不惹祸,尤其是上课不乱提问题让老师招架不住,于是那些严肃认真的优秀任课教师脱颖而出。
有了优秀,大家就都向他们学习。
有人说,纪律其实是为了老师的管理而设的。这个我不跟他犟,有道理。为了纪律,我们还宣扬集体主义,不要太个性。
于是,一批批的乖孩子就出现了,适者生存,只有乖,才能赢得老师的重视,至少不受惩罚。
这是学校,在家里,又有哪个父母喜欢不乖的孩子?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乖,回来给你买好吃的”,啥时候听过“今天很自由,带你去吃好吃的”?
这些乖孩子按照老师们和父母们的意思,当然还有社会的要求,顺利的成长着,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按照接受的教育开始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表面上看这也没问题,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着。但这些乖孩子真的能传承文化吗?
那些创造文化乃至接续文化的人,似乎都不是乖孩子。何谓乖?乖就是因顺,但文化的创造怎么只能因顺呢?创造者就是对前面的思想进行改造,提升或者批判,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或者重建系统。这就不是乖孩子能做的事情。
不用多举例子,单单说一下思想界的一些师徒就好,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但最终成为对老师思想反叛最激烈的学生;心理学界的荣格和阿德勒都一度跟着弗洛伊德学习,但都反对他的思想而另立门户……这些反叛不存在道德性,都是学术分歧,而且老师也好,学生也罢,都是大师。反而是那些听话的孩子,名不见经传。
在我国,那些状元们基本上都是乖孩子,苏轼有句诗“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的问题是这些状元在历史上风流过吗(金榜题名那一刻不算)?更不用说是否被时间埋没。不说古代,就是建国以来的那些高考状元们,基本上也都是乖孩子,资料统计,这些状元们在军界、政界、商界等无重要人物。
这有点振聋发聩,说明那些学习成绩最好的不是最富创造性的,但他们在学习中占着最好的教育资源啊?当然,教育资源应该成为每个人都应享受的,但问题是现在的教育资源不是那么充足,不仅仅是大学,就是中小学,优质学校总是少的,这就隐含着对那些不乖但极富创造性的孩子的不公,这还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即谁能给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至于人性平等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乖孩子几乎占尽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包括老师的赏识和帮助。说到此,现在很多课外文化辅导,据说专招学习好的,成绩不好的连课外补习的机会都少,这真是奇怪了,课外补习不就是补充学校学习的不足吗,这怎么反而此门不通?这校外辅导机构也是嫌贫爱富,因为这些学习成绩好的乖孩子可以为他们赢得声誉啊,这是最好的广告!天,一切为了利益,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一般都是不乖的孩子,只能被边缘化。
问题是,乖孩子不会创造,但会创造的孩子不乖,而且在成长中七不平八不顺。
善待那些不乖的孩子吧!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是一个典型的淘气包。他偷人家的灯油然后挑灯夜读;他深更半夜与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嬉笑打闹,直到他的父亲出来严厉制止才罢手;父亲为了调教这个不听话的孩子,把他送到一个亲戚那里,但这个亲戚很快被他的聪明感动,反而任由他活动;父亲动了大招,把他送到荷兰,让在海牙的法国大使管教这个鲁莽冒失的男孩,他却与一位姑娘坠入爱河不断的写情书约会,暴露后被遣送回家……问题是,这些劣迹,如果算劣迹的话,一点没影响他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
做教师的,不要太打击那些纪律性不好的孩子,那些不守规矩中闪烁着创造;只要他们不是过分的混乱制造者,就不要把他们的纪律问题当成焦点,而是要全面了解他们,给他们创造舞台,缺点在优势发挥中弱化了。当然,他们也可能需要时间,他们在时间中捣乱,也在时间中创造。
不要厌烦那些课堂上问题多多的学生,即使他们一时的不着边际,也尽量不压制他们的发言热情,这些胡思乱想中孕育着创造。宗教家德尔图良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因为荒谬,所以信!”为什么?因为理性确认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而世界本身是无限的,有限的生命怎么可能蔑视无限的上帝?
其实,有创造力的孩子才是更有人性的孩子,这不是从道德上说,而是从人的本质特点上说,因为对世界的好奇是人的重要本性,而动物是陷在基因的控制中,只有人会对世界充满憧憬和探索。
如此以来,对老师的挑战就大了。做班主任,要包容那些淘气包子,他们的创造就在淘气中萌发,能量的聚焦需要在时间深处绽放。做任课教师,要善待那些越界思考者,他们可能直击我们知识的边界,甚至还指向我们的能力,这些都不可怕,学生不会嘲笑有小不足小错误的老师,只要我们能欣赏这些孩子,然后在课后做必要的自我提升,可能在成全孩子的同时,也成全了我们自己。
另外,在进行这些操作的同时,要先省察一下自己:“我是一个乖孩子吗?”如果是,赶紧找到那些“乖”,审查一下,这些乖是否利于自己的成长,是否能更好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太乖的人思维容易僵化,知识容易陈旧,因为乖本身是一种守旧和附和常规,而常规之下,就很难成为优秀的创造者。
不做乖孩子。哪怕已经过了孩子的年龄。
成熟与乖无关,创造与乖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