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面,无情的多,深情的也多,但唯独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的“无情”,是通透而不是恶毒,是理智而不是冷血,是太过明白后的冷静和淡然。通透所以不执着,她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木已成舟、斯人已逝的结果,悲伤又能怎样呢。通透所以不避世,她爱那支《寄生草》,却不曾真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此青灯古佛旁。
红楼一梦,镜中花水中月,不过幻灭一场。可宝钗历经一场兴衰,依然生活。
真正的英雄,便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宝玉不科举不入仕,也可以安享尊荣,有至亲长辈为他遮风挡雨。宝钗不行啊,父亲亡故,哥哥薛蟠又是个呆霸王。她要留心针黹家计,她要争取入宫侍读,她要识得当票,她要懂得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道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宝钗又何尝不是。
身上有了重担,人就容易世俗化,精打细算、步步经营、自私自利。宝钗不同,她的人情练达其实是理解之上的照顾和周全,
贾府小姐中,得人心者,宝钗是一个。她的善意,不刻意也不过火,带着一股淡淡的温情。知道贾母喜欢热闹,她便点些热闹的戏。王夫人为人参犯愁,她帮了忙又解了尴尬。岫烟贫寒,她暗中相助接济。黛玉失言,她推心置腹私下教育。惜春告假作画,她有心相授细细建议。
长辈眼中,宝钗是懂事、得体的宝丫头,是能够管家的妥当人;姊妹弟兄心里,她是体贴、大度、又有点严格的宝姐姐;下人面前,她是平易近人、疼顾大家的宝姑娘。她未必事事顺心,却不曾向谁吝啬自己的善意。
宝钗处事之周全,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见识,
薛蟠远行回来,她念着要为伙计酬谢一番,怕寒了大家的心。给众人送礼,不曾遗漏一处,露出谁薄谁厚,徒惹是非。抄检大观园,不让大家为难,便悄悄搬出园子住去避嫌。探春搞承包制,宝钗不仅看到了府库充实,也看到了利益不均可能带来的抱怨和冲突,于是她才提议把交与官中的钱改成散与众人,让大家贴补家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钗的眼界,不止是人情。宝钗的理想,其实和中国传统士大夫一脉相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当官,当官又是为了敛财;有的人读书,只爱吟诗作对、风花雪月。而宝钗,知道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辅国治民,所以她才会劝宝玉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正道尽了宝钗的自信豁达、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