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老太太因为重男轻女嫌弃儿媳妇二胎是女儿,居然把刚出生四天的女婴活活给踩死,残忍至极,想想都可怕。事后,她的儿子儿媳还有家人对她的行为都表示了谅解,邻里乡亲还联名向法院求情希望能从宽处罚。
故意杀人是性质最恶劣的犯罪之一,按照中国目前的刑法必须从重严惩,可是用这么残忍手段杀死女婴的老太太只叛了十年有期徒刑。
其实,在中国像这样的老太太多了去了,她们这么残忍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传宗接代多争取一次机会。婴儿父母即使当时有点难以接受,一旦生育了一个带把子的香火,多少会感谢老人家的舍生取义。
这就是最现实,最封建迷信的中国,是女性的悲哀。不管读了多少书,不管思想是否真的和世界接轨了,传宗接代永远是头等大事,要推翻这个观念谈何容易。
在我们老家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头一胎是女儿的,二胎还是女儿,不是送人就是遗弃,或者残忍的结束婴儿生命。我就是其中之一,我有一个姐姐,在我出生时,因为又是女孩,全家人除了唉声叹气就是愁眉苦脸。听说我都被爷爷丢弃在菜园里了,是我妈妈于心不忍我才又被带回到家里。
罗一笑的爸爸罗尔为了不降低儿子的生活质量,哭着对媒体说留给儿子的房子,绝对不能因为女儿的医疗费用而卖掉。还有一套房子是自己以后养老要用的,那也不能卖掉。谁都知道白血病不仅是无底洞,能否痊愈真的是未知数,他觉得给自己留退路也是合情合理。
看了那个视频后,网友们全明白了罗尔的意思‘儿子自己养,女儿网友养’
在重男轻女的国人观念里,奶奶残忍的踩死的女婴,不过是把很多人想做的事情付出了行动,所以才会很容易谅解;罗尔不想因为女儿的病而委屈儿子,也被很多人默认情有可原。
这几天铺天盖地的都是这两件重男轻女的文章,才疏学浅的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我就说说如果家里不是独生子女,不管出于任何的原因,千万别让任何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虽然我没有樊胜美那么悲惨,但是从小父母和族人对姐姐和弟弟的偏袒,对我不公平的待遇,在我的成长中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因为从小缺爱,我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让我不仅自卑,敏感,害怕别人嫌弃我,想要有人关心我。
在我十五岁那年,爸爸突发疾病离开了人世,当时姐姐中专快要毕业,不能放弃。弟弟读初一,我被迫辍学担起家庭重担,挣钱供姐姐和弟弟读书。我记得很清楚在车站时妈妈哭着对我说:“你的恩情姐姐和弟弟一定会记得,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你。”
怎么报答?上大学是我最大的梦想,一旦我踏上列车,那这个梦想就会成为一辈子的痛,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不怪妈妈,只能怪生不逢时,贫穷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通病。在我们村比我条件好的不让闺女进学堂的大有人在,最少我的父母让我感受到了背上书包的欢乐,让我享受了被老师点名表扬的自豪。
在我出嫁的头一天夜里,妈妈跟我说,从小她就觉得亏欠我,本想着如果嫁到附近,她会尽最大的能力给我嫁妆作为补偿。她说,屋后面山上的松树一直是留着准备给我做嫁妆的。小叔叔修房子要砍她不同意。姑姑家修房子想砍两颗做楼梯扶手,她也不同意,她坚持留着给我,那是她唯一所能补偿的。
出嫁那天,车子走出很远了,妈妈追着车子赶落寞的背影,一直盘踞在我脑海中久久无法散去。在坐上火车后闭上眼睛让眼泪肆意流下,先生紧紧握着我的手,让我感觉到他的力量和安全感。
多年以后,在我自己当了妈妈时,我才明白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之所以选择放弃一个孩子成全另外的孩子,那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如果不是山穷水尽,不是穷困所逼,妈妈一定会让我继续读书,让我去追梦。
身为父母,放弃一个孩子而成全另外的孩子,那种心痛外人是无法理解的,父母也会因此而深深地愧疚和自责。
因为尝尽了被父母遗弃的感觉,在我当了妈妈,尤其是生了二胎后,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注意这方面,不想让我的孩子感觉到偏心和不公平对待。
我还会和先生一起努力牢牢的建好家庭经济安全防火墙,我要做到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发生什么,都不会让我的孩子重蹈我当年的覆辙,绝不可能放弃一个孩子而成全另外一个。
虽然我大儿子比弟弟大了七岁,不会出现打架和抢玩具等现象,但是据心理学家讲,不管父母如何去把一碗水端平,一个家庭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孩子,孩子之间都会出现比较和竞争的心理,这个被称之为‘同胞竞争’。
大部分孩子的都有很强的占有欲,在争宠方面,他们都非常的敏感和观察细节,这恰恰是很多父母所忽略的。比如‘你是哥哥或者姐姐,你应该让着弟弟或者妹妹’,还有父母会因为二胎比较小更需要照顾,而忽略了老大的情绪和感受。
哪怕孩子懂事了那也是孩子,有了二胎后,更要照顾好老大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能让老大觉得爸爸妈妈偏心,觉得自己委屈,难过,不能让孩子心理留下阴影。
怎么做才能两者兼得,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是一样的呢?
一:喜欢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在这点上俩孩子只要真心喜欢,一般我都会去满足。
在我看来,大人阻止孩子买玩具,主要是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和标准去衡量孩子的需求,比如这个东西不能吃不能喝要那么贵不划算;还有这个对孩子学习一点帮助没有,说不定还会影响学习;再就是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完全可以不必买。
我觉得在条件允许下满足孩子买玩具的需求很有必要,孩子喜欢玩具就跟女人喜欢衣服一样,有句话‘女人的衣柜永远缺一件衣服’,女人买衣服从来不是没有衣服穿,而是喜欢,爱美之心人人都有。把喜欢的衣服买下即使有点心疼钱也会很开心,之所以无法把所有喜欢的衣服都买回家,主要是综合了各方面的性价比。
而孩子不同,他还不懂什么是性价比,他的内心很单纯,喜欢就是喜欢,喜欢就想拥有。
适当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更好的理解他们,也方便找方法沟通。
对于我俩儿子买玩具,我都会仔细观察,如果他们特别喜欢,在我能力范围内一般我都会满足。
大儿子已经有自己思想和辨别能力,我会更加关注他的内心需求,非常喜欢,一定买,不是很喜欢就适当的引导,好好的跟他沟通,既然不是很喜欢那我们这次不买了好不好?当他很犹豫时我都不会再说话,站在一旁让他自己决定,多数时候他会主动放弃,也有还是坚持要买。
我会买了单以后再问他坚持的理由,然后帮他分析,玩具就是来玩的,没有必要去买不喜欢的。一般儿子都会很认真听我的建议,慢慢的买不是很喜欢玩具次数就会减少。
为什么我会选择买单后再和他沟通,主要是更好的达到沟通效果,站在孩子的立场,喜欢的东西没有买还要讲道理自然会有抵触心理,东西到手了最少不会抵触。
小儿子因为还小不是很会表达为什么喜欢,或者又为何不喜欢,那我会在一旁多观察,了解他对玩具的动画片是否真的感兴趣,再和他商量买与不买。
大人都知道当经济允许时适当买一些喜欢的东西,愉悦了心情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同理,在经济条件允许下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高兴是不是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呢!
当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买玩具欲望时,更要注重沟通,适当的让孩子了解家庭情况,一般孩子到了五六岁都会懂事的。首先父母不能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不能有仇富心理,要让孩子明白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是正常。只有孩子真的理解你了,才能很好的达到共识。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有时真的就是他的全世界,喜欢也不会有太大的理由。无论买与不买,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欲望,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去批判。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对玩具渴望的心情,欲望。
当我们站在孩子角度时,就会明白没有资格把自己衡量和批判的标准强行套在孩子头上,这样对他不仅不公平,也会剥削他的快乐。
二:当兄弟间发生争执时。
虽然说相差了七岁不会动真格打架论输赢,但是争吵还是有的,我从不会去偏袒任何一个,也从不会说‘哥哥,你那么大,是不是应该让着弟弟’,反而是对小家伙无理取闹会作出批评和处罚。
‘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我从不认同这句话,在我看来,正因为孩子小,更要让他学会懂规矩。成长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与人相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矩不仅框定了自己,也方便了自己。
从小,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学习都应该让孩子养成遵守规矩的好习惯,只有孩子知道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长大后面对更多的规矩和约束时,才能游刃有余。
当然如果哥哥太过分我也会处罚他,还会让他明白,这辈子除了父母外,他们就是最亲的亲人。
兄弟就是手足,一辈子能有手足相伴是特别美好的一件事情。
三:我不会拿俩兄弟做对比。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哪怕是同一个父母所生,也会出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我会让俩孩子相互去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同时也会接纳对方身上的缺点,一起努力去改正。
我家哥哥从小做作业非常的自觉,不会让我操心,都会在规定时间保证质量的完成。而弟弟小心思比较多,坐不住,做作业屁事特别多,而且还必须守在旁边,否则就会应付了事。
我从不会去去说让弟弟学哥哥的话,更不会去骂他,只是和他一起建立时间表,只要他能一次比一次进步就非常好。
天下没有相同的两个孩子,没有任何一种教育经验可以原封不动的移植到每个孩子身上。这个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接受能力来因人而异,得靠父母自己慢慢去摸索。
身为父母,不管养育了几个孩子,永远也别去偏袒,别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哪怕拼尽全力,也应该用最平等的爱去呵护孩子,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