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结了自己近期学习专业课的复习笔记,把脑子里的一些东西写了出来,没有完全按书本的路线,但是自己感觉还是思路比较清晰的。
现在的复习由于感觉时间还比较充裕,所以我用了以前未尝试过的办法:啃教材。
以前的备考经验基本都是报名考试,然后到某些网校直接买名师的课程,跟着老师的讲义和课件一节一节地往下学习。讲义比教材是薄了不少,感觉压力好像也小一些。
但是现在真正自己开始看教材,才发觉,教材的编著者都是基于告诉学习者其中原理的目的,来龙去脉,细细地一层层地抽丝剥茧;而网校的老师虽然直接抓住重点却只侧重于考试,于其中的原理,却讲的甚少。
所以常常有学到某些节点的时候感觉不可理解,比如财管,一句话可以概括老师们的口号:背公式就是最快的捷径。
而仔细翻阅教材,其实书中讲的很透彻,如果考试的目的是以不让学习者通过为目的,那么谁又为什么要去花心思编写厚厚一本几百页的教材?甚至还提供大纲?
甚至,很多人在通过考试以后,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学过考过的知识,那些知识对于他们的作用,也仅仅是通过考试而已。花上几年的时间精力金钱去换取一本薄薄的证书,有何意义呢?既然都花了那么多资源,何不让它们更有价值一些,把知识装进大脑,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在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里提到这么一段话:
在我们国家,高考英语词汇大纲,基本上由3500个左右的词汇构成。由于区域的不同,教材不同,我们姑且往多了算一点,算它3600。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数字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究竟是什么,但不可争辩的事实是,我们确实知道这个数字──起码知道个大概。
高中毕业之前,我们至少学了6年的英语──小学和幼儿园姑且不算数。那这意味着什么呢?3600这个数字告诉我们,每年我们能够习得600个英文单词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做到了的话,那么在高考的英语考试中,成绩必然名列前茅……一年有365天,那平均每天学多少个单词就够了呢?不到2个就够了……
高考词汇大纲里的英文词汇数量,悄无声息地向每一个孩子传递着这样的消息:
英语很难很难…… 你很笨很笨…… 一天能学两个单词就很了不起了!
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直接随大流,报考后不假思索选择网校的学习方式吗?不也在不断地自我暗示:
XX考试很难很难……
你很笨很笨……
你能考个60分就很了不起了!
但是这一次,我想打破传统,我相信这些考试是为正常求知的人准备的,所有证书不过是一个敲门砖而已,如果连这块砖都不够格拿到,那还怎么进入那扇门呢?所以,这次我要自己把教材啃下来,并且考过这次入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