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1、教学设计有重点。董老师教学设计的层次非常清晰,重点非常突出,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入题,初知大意——通读,读出节奏——悟读,读出理解——回读,读出品质——类读,迁移运用——延读,读入生活,整个线条非常清晰。
2、指导朗读有层次。在这一点上,董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在读中层层推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进行了有层次的设计,先是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是读出节奏, 在此基础上再尝试读中理解并体会人物品质,最后落在了记诵积累上。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她采用了个人读、男女生读、教师范读、师生接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文字已经扎根学生心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文言文。
3、理解文言有方法。董老师的这节课上,在理解文言文的环节,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文言文的方法,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文言文,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再到我们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生们之前已经积累了学习文言文的常用方法,如借助注释、借助图片、组词、联系上下文等,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不断巩固方法,学会迁移运用。董老师除了让学生回忆文言文的方法,还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言文中难懂的部分。在学好本课的同时,借助《孙康映雪》一文进行迁移运用。
4、运用语言有落点。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落实语言文学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在董老师的这节课上,将语言文字运用落到了实处,导课的勤学词语的积累,看图拓展关于认真读书的词语,总结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车胤之所以能取得大成就,拓展环节的古代名句的积累,都是落实语用的着力点。
5、课堂理答有特色。在这一节课上,董老师关注课堂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有针对学习状态的评价、有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有针对话语表达的评价、有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语言较为丰富,有针对性。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也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两个点很关键,一个是学生的记诵积累,第二点就是文言文方法的渗透。所以,结合课标的相关要求,本节课的目标达成,重点突出。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课堂应变能力,这需要我们在长期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专注于专业阅读,汲取丰富的营养并转化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过程,不是常人轻易能够达成的。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老师不是“常人”,也不应该是“常人”,因为我们肩负着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做“顶天立地”的语文教师,脚踩着语文大地,头顶着语文璀璨的天空,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