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转钟,小家伙仍然没睡,因为她下午睡得比较晚且睡了好几个小时,这我跟鱼爸都意识到。 “那我们来收玩具吧!”鱼爸轻快地说,因为三岁的鱼儿有着自己的一套的睡前程序:带一盒自己选的玩具上楼—听妈妈读个绘本—喝奶—玩儿手机(确实不好,不要模仿)—收起玩具-关灯睡觉。很庆幸的,鱼爸不属于只会上班的赚钱工具,他get到了这些程序,于是在需要指令的时候找到了争取指令。只是忘记了一点,在鱼儿的程序里,这个指令由妈妈下达。 于是暴风雨马上来临,执拗期的娃娃的次序感被破坏,小家伙突然变成大炸毛,并且开始了她每天最频繁的台词:“不要,不要,坏!”妈妈的指令还迟迟未来(原谅妈妈在凌晨01:35困的已经失去思维),小情绪瞬间升级,宣泄得小手打到了爸爸的脸上。 鱼爸顿时板住了脸,震惊、生气、委屈。妈妈立刻做起,以正常的语音语调,陈述:“鱼儿,打人是不对的,爸爸被你打了,很生气很委屈,而你的打人这件事,妈妈也很生气”,小家伙当然知道打人不对的,低下了头,耷拉的冲天辫也在宣示自己的委屈。 妈妈马上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指令,“我们把玩具收起来吧?”“不好,不好”小家伙依然拒绝,但熄火了一半(也没向妈妈挥舞拳头)游戏力马上进入,“我们变成挖机,一起来挖玩具吧!”某个不愿意收玩具的夜晚,我曾带领她双手微蜷,嘴里嘟嘟“我挖我挖”,把玩具运输到盒子里。挖机游戏一度成为小家伙接受的游戏前三名。“不要不要,不要变挖机”,小炸毛意料之中再次拒绝,毕竟刚经历了太大的波动。“那我们变成什么呢?”我认真地征询,“变小鸡!”小炸毛随意地说了个答案,她可能以为小鸡没办法收玩具。“哇,好的,那我们变小鸡!”好奇心战胜一切,促使她全身心关注着我。妈妈的手指尖聚集一起,变成了小鸡的头,“咯咯哒咯咯哒,虫子在哪里?”抓起一个玩具放盒子“噢哦,原来虫子在这里!”小家伙笑成一团,立马模仿起来。两只小鸡迅速把“虫子”装进了盒子,关灯睡觉。 我并没有看完《游戏力》及《正面管教》,但看到游戏力的书评说“我看完正面管教,再看这本,觉得两个是对立的,不知道信哪个,育儿路更迷茫了”。 因为并没有看完,我没有擅自去回复这个书评,只是带着这个问题融入生活中看看。而上面的经历,让我好像找到了一些些两者的融合点。当孩子的行为超过了你的可接纳范围,你可以完整彻底地表达你的情绪,表达之后呢?也许当事者很委屈很生气甚至想揍揍这个熊孩子。但事件真的就是他对她错吗?站在孩子的角度,她的次序被破坏,她也是受害者也有了情绪。双方都在情绪问题区,不知解决。第三方上场,此时再深管教根本都听不进去,先点名态度:打人不对,我们很生气。然后运用游戏力把当下环境改变一下。好像也能融合两者。 关灯过后,确定双方都走出情绪问题区后,再次复盘,“爸爸想提醒你收玩具,你可以告诉他你需要怎么做,但不能打人,他这么爱你,你打他伤害了他,他委屈,生气,气的鼓鼓的,”队友立马在黑暗中发出“咕咕”的声音,又是一次正面表达及游戏力的交集,虽然爸爸并没有看这两本书,但他的爱与观察依然让他学到了。小家伙扭捏着:我不会说,小肉脚却探探爸爸。好吧,那睡觉吧,已经意识到错误,如果强逼对不起三个字,又是腥风血雨,给你一点时间,明天再说吧。 爱与观察,但不丢失自我,是我想到的一个融合。
正面管教与游戏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