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是什么?
〇
是狂欢前夕最痛苦的挣扎,为查重率的下降欢呼、为答辩结束雀跃?
还是打扮成最美的自己、露出最得意的笑容、按下快门将庄重的这一刻定格?
是在夏夜就着啤酒沫子撸串,还是醉倒在午夜不省人事还不忘喊着不舍分别?
是潜伏在狂欢面具下的对未知的茫然吧
01
在高考之前我们被告知:上了大学就解放了。
上了大学好不容易适应了新环境的生存法则,以为可以放飞自我了,结果事情一桩接着一桩,在看似充实的忙碌中抓不住一个确定的答案。
大三,是读研还是工作?以为拿定了主意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读研的要确定目标、要选真题资料、要申报夏令营,决定工作的还要考虑行业、城市、公司……在你产生“事情就要完成了”的错觉的时候,发现还有一大堆问题等着你。
“毕业季最普遍的是什么?”
“迷茫。”
“offer早就确定了,还有什么可焦虑的?”
“对未知工作和环境的担忧,不知道工作啥的是不是选对了。”
“选择有对错吗?”
和一些大四的学姐学长聚餐,席间言笑晏晏,不管是读研的考公的还是就业的,都已经确定下家,私以为“一定比正处于选择路口的、迷茫的我们强多了”。
才发现,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深渊,那种未知和无力对抗感,是最噬人勇敢的。
过了十余载被安排的人生,大人们只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忽然间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决定了,竟然有些不适应,几年下来这件事还是没能学到极致。
02
为什么担心自己选择错了呢?明明是一个自己已经多方权衡斟酌了很久很久的决定。
患得患失、摇摆不定,是害怕承受不起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吧。
担心工作和想象中的落差太大。人总会本能地去提前预想一个未来,并且美化之。
就像当年我们自己或者看着身后的学弟学妹,满怀热情去参加各种社团,当发现现实与曾经预想的一切有巨大的落差时,便离开了。
现实没有错,是我们先入为主地预估错了。
人都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调整一下期望值重新设定心态便是,还有什么扛不过去呢?
是不自信吧。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处理随时降临的意外。
所以面对这些落差,有人选择了迎难而上,偏偏一股犟劲——没有什么是不可击败的。
有人选择了告别,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了落差,但也能坦然待之,评估之后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心所往之,于是走向了新的开始。
也有人选择了“逃避”,以为换了一份工作自己就能得心应手了,如果不用心什么都做不好,不是吗?
更惨的,是既没有勇气结束,也没有热情从新开始的人。
03
一个老乡学长毕业之后考回了县里的体制单位,每天上班不累不忙落得清闲,工资不高也不低好歹在县城里买的一套房已经装修好了,日子也还算滋润。
“从小到大都是按照安排去生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时候挺羡慕你。”
“怎么,一把年纪了才想起来人生应该要叛逆一回啊。”我又酸他。
“没发现城外有谁想入城门,围墙里的人出去的欲望倒是十分强烈。这个世界这么大,回头看才发现自己都没能看几眼。”
“喝错什么鸡汤了你,当初这条路不也是你自己选的吗?”
“不,是我家里人选的。”
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为了打破僵局,我扯开了话题:“别愁了哈,你在家,也挺幸福的。”
“又六月了诶,记得替我多吃点荔枝哈。呀,自从离家上学之后好多好多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后来再也没吃过。还有杨梅、李子……”一说起来就停不下来。
“记得帮我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说。
“你最想去哪里?”
“西藏。”
“庸俗。”
“哪儿都没去过,看到很多人都向往那里,应该不错吧。”
过了1/4被安排的人生,最后也循着社会主流的期待向往着未知的土壤,“想过要改变吗?”
“想,也只是想想而已,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始,也没有那种魄力真的就抛开当下的一切。”
尊重别人的选择向来是我的原则,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如果是因为害怕而始终没能迈开改变的那一步,不知是否会抱憾终身。
我始终相信,年轻就是资本,没有什么不可能,新的方向不管是对是错都还来得及回头。
实在想折腾就赶紧出发,趁着还年轻。
04
在高中的时候,经常性地每周每月都打一样的菜,因为不确定其他的菜色是否合胃口。总有一种错觉——每次尝试新的食物都会失望,然后嘟囔着说:“下次再也不要这样做了。”
这种对待新食物的态度慢慢侵蚀心灵,也习惯了守在熟悉的世界里没有跳出来的勇气,明明对花花世界充满好奇。
其实回头细想,是我们自己选择性加粗的记忆欺骗了自己:尝试新事物的欢愉很快被忘却,而失落总是被放大,然后不断强化记忆告诉自己拒绝再来一遍。
后来我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这种对新事物的望而却步,其实是对失落感的抗拒,更是因为害怕一旦做出了改变会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失去原本已经习惯了且不会太差的一切。
害怕自己捡不了芝麻也丢了西瓜。
其实阻碍着我们的,正是这种贪婪和功利的欲望。
总奢望着在做出改变时,既能坐拥当下稳定而舒适的一切,又能在新的旅途中硕果累累。
在行动之前就已经奢望着能有什么样的收获,什么都不想失去。
明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却还在纠结如何兼顾两者。
一个患得患失的我,加上一个选择困难症晚期的我,汇聚成一片噬人黑浪,挣扎了很多年,深受其害。
也不知怎么的,也许是信念足够虔诚,某天忽然产生了质变。开始尝试并喜欢上体验新事物的感觉,一开始还在想着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很快又释怀:“体验罢了。”很多时候途中景色远比终点要美好。
真正打败我们的不是现实的残酷,而是心中对未知的恐惧与不安。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重复陷入迷茫的泥淖中,悟出行之有效的对抗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走出这种状态。
我亦是优柔寡断的重度选择困难症患者,面对新选择会顾虑很多,哪怕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分析工作去权衡“利弊”,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还是非常恐慌。
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之所以缺乏这种魄力,是因为不自信,担心自己选了A没有能力做好,更没有勇气承担不选B带来的后果,所以患得患失。
究其根本,是因为贪婪,既想拥有A亦想拥有B;二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风险。
选择困难症一时间难以矫正,但是我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①在做出决定之后借用可观的数据进行分析,认真权衡之后再进行选择;
②坦然承认事实。那就是没有哪一个选择只有利没有弊,某些风险和某种选择依附在一起就像不能拒绝的买一送一;
③转移注意力。专注于过程的成长和收获,而非恐慌于可能带来的后果。
看到这里的你如果也有相似的烦恼,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