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大赛归来,我的“四天”与“十年”
文/一名在培训路上行走十年的老兵
国庆长假的最后四天,当多数人还沉浸在假期的余韵中,我完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突击准备陕西省第十届培训师推优大赛,最终捧回了“最佳课程设计奖”。

捧起奖状的那一刻,心中百感交集。这份荣誉,既是对四天冲刺的肯定,更照见了十年培训生涯中那些需要持续精进的方向。
一、赛场如镜:照见群英风采
与多年前参加的好讲师大赛相比,这次大赛选手的整体水平令人惊叹。无论是课程设计的逻辑性、PPT的视觉呈现,还是课堂互动技巧、教具材料的运用,甚至AI技术的融入、时间的精准把控,都展现出了培训行业的专业新高度。
特别是那些经过系统辅导的选手,进步之显著让我深刻感受到: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持续学习、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二、自我突破:四天创造的奇迹
尽管准备仓促,但这四天的高强度备战,却让我在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1. 课程的系统化升级
借助大赛契机,我将自主研发的《九赢真经》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内容更新,让这门商业课程离市场期待更近了一步。
2. 演讲的实战化转型
彻底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套话,每一分钟都聚焦实战价值,让内容更加精炼、实用。这种“去伪存真”的转变,或许正是十年沉淀带来的底气。

三、遗憾与反思:那些照亮前路的明灯
超时4秒的遗憾、互动设计的不足、案例打磨的不够精致、未准备随堂材料、模型应用不够充分……这些看似微小的失误,恰恰暴露了因经验而产生的懈怠。
最关键的缺失,是赛前没有寻求导师指导。十年的培训生涯,让我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某种“舒适区”,而这次大赛,恰如一记警钟。
看着台上90后、00后选手的精彩表现,真切体会到“后生可畏”的含义。这不只是年龄的更替,更是培训行业专业标准的提升。

四、十年再出发:比赛是状态,精进是选择
正如陕培联周会长所言:“比赛的目的不是拿奖,而是通过强化练习实现成长突破。”深以为然。
十年的培训生涯让我明白:比赛不是一时的冲刺,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每一次精心准备、每一次导师点拨、每一次实战演练、每一次复盘反思,都是在刻意打磨我们的专业手艺。
这让我想起一句武学箴言:“不怕会使用一万种兵器,而怕把一种兵器使用一万遍。”培训师的价值,不在于懂得多少方法论,而在于将核心技能锤炼到极致。

结语
四天比赛,十年映照。奖杯会蒙尘,但成长不会。在培训师这条路上,我们都是永远的学徒。
愿我们都能保持空杯心态,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因为唯有深耕不辍,方能一路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