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文集中官司法的部分虽然易于被读者忽略,但它的历史价值却至为重要,因为它所阐述的这一庞大帝国的社会背景较之任何论文都为简洁明白。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地方官有好心,也没有可能对官人权和产权的诉讼逐一作出公正判断。
为耆老士绅所不能解决,而必须由官方处置的绝大多数为刑事件。判断这类案件政府的态度常常坚定而明确,如果发生人命损失,则尤其不能有丝毫晚呼,一定水落石出。
这种制度的原始性和简单性在大众之中造成了很多不幸的后果。官府除了对刑事件必须做出断然处置外,很少能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纠纷维持工序。乡村中的事深事老,虽然被赋予了这方面的仲裁权,然而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交活动对这些大缺乏耐心。
刑事案件需要作出断然处置,不论案情多么复杂,判断坚决不含糊,否则,地方官就将被视为无能。
一个人突然失踪,当然会引起邻里的注意,事情就不可避免的被揭露。审案的县官已洞悉一切的姿态,断定此案乃是奸而至谋杀。死者妻子与这位朋友必有奸情,不然何以偏偏在这位随带仆从远道而来的客人到达的那天,丈夫突然丧命?女人就被判凌迟处死,朋友处为奸夫理应斩决,燕兄参与密谋应被绞死。被判凌迟罪的女人当堂哭诉喊冤,于是案件又送到海瑞那里做第六次询问。
海瑞的结论和杭州府审判官的结论完全相同,他的理由是,这位妻子和她丈夫生有二子一女,绝不会如此忍心。而朋友家境并非富有,并早已娶妻假令女人确认谋死丈夫,而企图再嫁也只能成为此人的一名小妾。
被迫退休回到原籍闲居对海瑞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位正直的官员,他毕生精神之所急,在于按照圣先贤的训示,以全部的精力为国尽忠和为公众服务。
海瑞在1586年任生,南京右都御史。在命令发布之前,他已经向万历提出了一个惹是生非的调陈。他提议,要杜绝官吏的贪污,除了采用重点以外,别无他途。
不久,就有一位男直立的监察御史上书参佑佑都御史海瑞。说海瑞以圣人自语,希洛孔孟灭世天子,最后又以海瑞自己的话来说明他既骄傲,且伟说他被赵副官居然丝毫不做礼貌上的慈让,反而强调说他还要变卖产业才能制备朝服官带。
面对这种接近人身攻击的批评,立刻遭受到无数青年学生和下级官僚的激烈反对。拥护者和反对者互相争辩,几乎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文件由市中关署抄录公布,就等于政府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本身矛盾,为什么可以镇雅俗利颓风的节操,偏偏成为当局认识的障碍?
海瑞虽然被挽留供职,然而这些公开发表的文章却把他所能发挥的全部影响一扫而光。接近1587年年底以及万历15年丁亥的岁暮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北京负责人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不用为这位大众心中的英雄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去操心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