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刚过,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已经被“1万多商家销售日本核污染区域的食品”这样一条消息刷屏了。
在这里也不想过多讨论不良厂商的行为和国家流通体系的漏洞,我只想谈谈到底这个产自核污染区域的食品毒在哪里。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由来:
2011年3月11日,一场8.9级地震引发了一场袭击日本太平洋海岸的30英尺海啸。海啸的摧威力破坏了日本部分海岸的大量基础设施。海啸最显著的伤害已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影响。福岛县,群马茨城,枥木,最接近福岛第一核电站圈。
福岛第一核电厂覆盖的几个核反应堆已显示出对其周边地区造成放射性污染的潜在威胁迹象。
2011年3月19日,日本卫生部,劳动和福利部证实受污染区域的奶制品,新鲜农产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存在放射性碘。日本数据分析表明,2011年3月16-18日期间的食品检测显示放射性碘超过可接受水平的五倍。这些超标产品被发现围绕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地区的川俣町,福岛县和茨城县。
中国的食品禁令:
2011年核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就发布了针对日本核污染地区的食品禁令:“从2011年4月8日起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山形县、山梨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
随后根据监测数据的情况,于2011年6月13日发布《关于调整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的通知》(国质检食函[2011]411号)解除了山形、山梨两县2011年5月22日后生产符合中国要求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进口禁令。但其余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这10个县域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仍不能进口。
所以截至目前,只有水产品的辐射检测相关证明通过了中方确认,因此其他5类产品是没有进口贸易的。换句话说,原产日本的奶粉、茶叶、水果很可能不是从正规渠道进来的。
核污染食品到底毒在哪里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日前发表文章表示,核泄漏最典型的两种放射性元素是碘和铯,其中放射性的碘对成人和孩子的甲状腺有负面影响。但放射性碘元素的半衰期只有8天,也就是每隔8天减少一半,到现在估计早就没影了。而铯的半衰期长达30年,随着时间推移,放射性铯的浓度会逐渐降低,但扩散范围会越来越大,因此目前各国主要关注的是它。
如果大量误食入放射性污染食物,应尽快就医,但少量食入的难溶性或微溶性放射性核素在最初的2~3天内,主要由粪便排出体外。(如铈-144、钚-239、钋-210由粪便可排除90%以上。)。
但少量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和细胞也会产生的低剂量长期内辐射效应。当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检测结果达到下表的数值时,应采取补救行动或防护行动。
食品通用行动水平(国标GB18871-2002)
注:“行动水平”是指在持续照射或应急照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补救行动或防护行动的剂量率水平或活度浓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