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最近,一档名为《仅三天可见》的访谈节目火了。
刚开播就获得8.1的高分,如今已升至8.2。这档以姜思达为第一视角,举着“明星社交实验”旗帜的访谈节目,因为高质量的问题和令人舒适的采访节奏,被网友评为“最撩人的国产综艺”。
提到姜思达,绕不开《奇葩说》这档节目,独树一帜的辩风和造型,让“辩手”在很长时间里成了姜思达的标签,但更多人记住的,是他的采访。
辩论、采访、当老板、做实验……这个自称“美神”男孩到底有多宝藏?
🗣
姜思达
艺人、主持人、内容创作者
创立姜思达工作室,出品短视频节目《透明人》,主理【思达帕特】品牌。因参加《奇葩说》特立独行的风格而出名,近期参与制作并主持的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引发众议。
离开米未后,他创立了个人工作室,今年秋冬,姜思达带着全新节目《仅三天可见》再次占据了大众的视野。
在策划这档节目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社交上遇到一些问题,现在的生活模式里面,他很难采集到别人的好,很难意识到和别人相比,自己好在哪儿。跟着嘉宾三天,倒让他能够稍微跳出原本社交性很弱、朋友相对固定、日程相对忙碌平淡的日常生活。
随着《仅三天可见》的播出,他也成为了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原本计划去花店的他,整一天的行程都被采访占满了。
拍姜思达的那天,是北京的初冬,落地窗透进一室的丰盛阳光。
姜思达正在被拍摄,视线飘过镜头,端坐着。几声咔嚓后,他微微挺了挺胸,让身体挺直,又直看向镜头。换场景的缝隙,化妆师走向前,在他的眉毛处填粉,“补点缺。”姜思达“嗯”了一小会儿,双手依然合拢放在膝盖上,声音温柔,却有股直接劲儿,“画眉有点过于标准了。一标准了吧,一对称了,我就觉得特别没意思。”
“你的眉长得很好,野生眉”化妆师说。“唔,好多人说你这杂毛为什么不刮?我说什么叫杂,它没有长在你想要它长的位置,它就杂了?我觉得对眉毛不是很公平。它长得挺好,你刮它干嘛?”姜思达有点倔强地说。
化妆师笑了,手接着也停下了。
对于自己的审美,他说,“我很早就意识到了取悦自己的重要性。我觉得自己是比较早就有高度的自我认同,穿自己想穿的。你要问我穿衣服是什么风格?肯定没风格,但是有一些有意思的规律,比如说到办公室工作,我穿衣服就远远比出镜和去参加活动更狂野。因为那个环境我更熟悉和安全,有时候你穿得夸张一些,它对应着一些心理挑战,会紧张,自己会害怕,不好意思。”
BE
A BOSS
成为老板
▼
天蝎座姜思达在秋天过了个生日。
生日当天,他隐隐猜测工作室的伙伴们会“弄出点事儿”,但毫无头绪。早上,出乎他意料,工作室一如平常的忙碌。因为穿的衣服薄了,姜思达中途回家换了身衣服。再推开公司门时,红毯铺在地上,音乐放着,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拿起麦克风对着姜思达大声讲话。
姜思达有点傻了眼,开玩笑地说:“从未见过办公室被打造得如此廉价且浮夸”。但那一刻,看着事业线下的两拨团队都一一站在面前,姜思达很有感触——他是这一室的原点。
姜思达生日当天合照,图源姜思达微博@Daghe
2017年的冬天,停做《透明人》节目的那个节骨眼,姜思达原打算去纽约学电影,因为他开始害怕自己会离电影越来越远。决定公布后,整个团队都陷入了低沉。
一个同事更是直接地跟姜思达说:“《透明人》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影子,但今天你告诉我你不做了,我觉得你夺走了我的希望。”这句话一下子扎到了姜思达。他一个人跑去日本呆了几天,“偷安。”
那时的他已经在米未管一个六七人的团队,越发知道一个项目的成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你不是一个人在干,你就是需要彼此。”那几天,他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意别人的声音就是我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一个阶段我比较真实地体会到,什么叫你和团队的关系,什么叫团队的力量和责任”。
《透明人》
GLASS MAN
首播日期 | 2017年6月20日
姜思达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过一个话题,如果你的葬礼只能邀请5个嘉宾,你会邀请谁?当时他选择的是自己的父母和同学。现在如果名单还可以增加,他想把公司同事也加进去“因为我会觉得说现在能够决定你一大半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们”。
姜思达留了下来,离开了米未,创办了个人工作室,《透明人》的团队都跟着他一起离开。组建一个高效能打的团队和强调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之前,对老板姜思达而言,招人更重要的是:“一是拥有高度共识的文化和气质,二是互相热爱,爱彼此。”
姜思达工作室合照,图源姜思达微博@Daghe
几次发招聘,工作室还在机缘巧合里招来了纽约大学、纽约电影学院之类学校的学生——那是姜思达原本想去的学校。他会就此略获一丝安慰,“我原本想去的,他们却来了我这里。我跟他们交流也可以,‘你们学到了啥,也教教我。’”
念书的事儿就此被推进了“暂缓”行列,现在的姜思达太忙了。但他并不后悔,“很少对自己的决策后悔,这点也是我的幸福来源之一”。
成为老板后,过去一门心思钻研内容创造的姜思达,开始要懂运营、懂商业化、懂市场,甚至还要懂如何交税。压力一大,姜思达就会发作荨麻疹,他工作室的伙伴的口袋里常备着抗过敏药开瑞坦。
小到广告文案的修改,姜思达也几乎亲力亲为。有一次,姜思达已经忙了一天了,电梯里同事略微心疼地问道:“如果只是简单地改,为什么不能让别人帮忙改一改呢?”
姜思达说:“如果我干这种事儿,那么我就跟别的一些艺人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是不是你的东西,大家心里都清楚。”
目前,姜思达工作室的事业矩阵早已不以公众号为驱动,姜思达明显感觉到文字创作激情的减弱,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变成一个新的挑战。他承担这一切压力的办法是:不能为结果负责的事情,他就不去尝试,“我只承担现在我能承担的”。
UNDERSTAND SOMEONE
IN 3 DAYS
三天看懂一个人
▼
工作室成立之初,会议上,姜思达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代表“艺人”,又叠在三角形的下面画了一个三角形,代表“KOL”(关键意见领袖),将重合部分画上斜线阴影。在阴影部分的中上位置,他画了一个点,定义自己:“我是中国比较好的KOL,我是中国比较一般的艺人”。
开始创业,工作室先做了一个粉丝向的姜思达自毁式个人TV节目——《陷入姜局》。团队一边摸索和实验新的内容和形式,一边总结以话题为导向的节目《透明人》的局限和拔 高的可能性。之前的《透明人》,创意来源于姜思达对他人的“本质好奇”,“讲得俗一点,就是拿别人当镜子。”这档以姜思达为主持人的短视频类采访节目,在姜思达看来,局限性在于“你其实并不比其他网民更了解这个人”。
这直接催生了《仅三天可见》这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的创意概念——“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爱或恨)。而看懂一个人,需要三天。”
《仅三天可见》
ONLY 3 DAYS
首播日期 | 2019年10月29日
片子的价值落点落在了“社交”上。
作为一个集纪录、访谈的节目,对他人的好奇心这一个出发点已远远不够,“好奇心听着特别原始,但光靠好奇心也不行。在好奇心的基础上,你最好还是建构和创造点东西。这个出发点能让你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创造形式。”
轻巧的实验感在片子里处处体现,比如每集都没有固定的片头,选择高度抽象的方式来贴近内容;最后的片尾,创新了“两真一假”的提问彩蛋。
# 欢迎关注城市画报官方抖音号CITYZINE
以上内容节选自《城市画报》12月刊
关于姜思达的完整采访内容尽在
《姜思达:我喜欢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新刊内页抢先看
▼
文 / 刘央
图(除特别标注外)/ 付酉
编辑 / 赖琳琳
设计 / 孔韵彤
拍摄统筹 / 愈夏
妆发 / 赵雅妮
服装 / 由受访者提供
实习生 / 李佳怡
微信编辑 / 雨衣
场地鸣谢 / Cabana家具店(三里屯太古里店)
北京三里屯太古北区N7座四层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