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什么?
就是客观存在,发生的状态。
可以对于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解读呢?
因为立场,比如单身税。
一、了解他们的故事(事实)
在高难度谈话中,我们会经常因为一个矛盾去争辩。为了让争辩双方达成某种共识,我们首先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充分了解对方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弄明白其结论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对方了解我们自己,明白我们的结论来自何方,有何意义。
“原来你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那我说一下我对于此事的看法,不对之处,咱们再讨论”
向别人提问,也是一种了解对方的方式。
别人的故事版本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获得的信息不同: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关注点不同
1、信息的选择性-过去的经历形成的经验(基层员工角度 与管理者角度)
生活经历不同,且对同一件事情,吸纳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会挑选择我们认为有用的或能理解的,而对于其它的选择性忽略。
例如:如果我不懂权谋观念,我可能会对一些事情觉得不公平而愤恨,但是了解的人就觉得习以为常,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例如:男人与女人不同的思维模式,角色、立场与角度,利益相关方,管理者与员工,政府与民众,商界与政界 ,老师与商人
2、我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
了解我们的期待,恐惧担心,我们在乎的和不在乎的。而这些别人不知道,甚至别人
我们对信息的解读不同:(在学会提问里,这个就是要理解描述性假设与价值观假设)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对相同的关注点,也会有不同的解释
1、我们过去的经历,形成的价值观。过去的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以及我们的观点造成异常深刻的影响
2、我们所掌握的关于事物状态的自定义原则
过去的经历最终会演变为一种自定义的原则,就是我们内在的价值观,而且隐性的有时候自己也无法觉知。正是这些价值观,就形成了我们为人处事所遵循的原则。
例如:对性的认知,道德约束VS自由人性
对权谋的认知,
对金钱:工具或财富
二、对事实意图的设定(评价)
意图,或者说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如果有人有意想伤害我们,我们对他的态度往往会比那些无意或偶然伤害我们的人要严厉苛刻得多。就如同一件事情,如果你设定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图,反应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例如:在一条双车道的窄路上,我们对待救护车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对待宝马车的态度一样。
和我有什么关系:对于喜欢的人,总是会设计好的意图,即是为了保护你,照顾你,对于不自己的人,经常会设定人家的意图为针对你,排挤你。
应该怎么做:停止对别人意图的假设,因为这样总会是错误的,而且是最坏的的意图。停止妄自下结论与评价
我们基于对方行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心理感受+具体行为影响),做出了关于他们意图的假设。
对于对方意图的假设,其北后代表的是人的品性问题。因此对他人品性的判断会为我们对他们本人的评价染上浓烈的感情色彩,而这一判断也会影响双方的谈话,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让你确认了对对方的评价或意图是真的。例如,你觉得他爱你,就会找到他爱你的证据。如果不爱,就是不爱的证据。久而久之就是爱与不爱。(吸引力吗)
错误地指责他们的不良意图会激起我们的防御心
所以,要避免随意设定对方的意图,因为我们关于对方意图的假设通常都是错误的,同时一旦设定的假的错误,而从此导致的环影响,与最初的好意是无法相互抵消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错误,
1不要让意图假设受所受影响的干扰, 2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
1、行动:对方事实上到底说了或做了什么?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与事实:你昨天说的某一句话
2、影响:他的言行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产生了情绪:让我很难过,受伤、失望
3、假设:在这一影响的基础上,我对他的意图做了何种假设。所以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故意让我怎么样,你讨厌我,我得罪你。
切记,一定要表明这仅仅只是你想验证的一种假设,而不是你确认的事实。
三、放弃指责,将归责系统图表化
P56专注于指责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更何况他还会损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
P57 一句简单指责的话“这是你的错”,其实包含的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制造问题的是不是这个人?第二,如果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按照某一行为准则,你应该是对她的这一行为做出何种判断?是否说明不称职,不可靠,缺乏职业道德?第三个问题,如果评判的结果是否家的,那她应该是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呢?大发雷霆?警告恐吓?甚至解雇?
P57归责会提出一系列与指责相关却又完全不同的问题。第一:事情发展到这般田地,我们双方各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换言之”“我们双方究竟做了或没有做什么才让事情变得一团糟糕”?第二个问题是:在了解归责体系后,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改变它?我们能做点什么让事情有所转机呢?
P60 归责是合作、是互动。双向归责是寻求理解而非评判。归责能促进了解与改变。
P95绘制归责体系从自己开始,仔细寻找每个人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他们人责任又是什么,还有谁也牵涉其中?
P77尽早承担自己的责任。“我是否还做了一些让你觉得暧昧的事情,或是让你认为我另有他意的安排呢”
P77 首先承担一部分责任,将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处理易受攻击的劣势。
尤其是对于一个“吸尘器”式的责任人。主动承担自己的错误不仅会让对方攻击,而且还会让对方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你可以这样说“要想解决问题,仅仅看到我的责任是显然不够的,在我看来,事实也并非如此,我想从双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而我也尝试着这样去做,是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使你很难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呢?
P78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责任。清楚明确地说出你的观察和推理,从而确保你和对方能拥有相同的信息,并且都理解对方对于这些信息的阐释。
P78应该清楚地让对方知道他之前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才让你有了后面的反应。
P79通过告知对方这些引发你行动的事情,你就可以开始对归责体系中的种种行为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了。
P79 澄清你想让他们做什么。在解释完你为何会如此反应之后,你应当准备好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将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也将会帮助你重塑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