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青年打败仗成奴隶父母在家中建造浮图来了位僧人带他回家

南北朝时期,北齐(宋齐梁陈)有个冀州人,他去参军攻打梁国,可是打了败仗,后来被俘虏成了奴隶。

他远在家乡的父母非常担心,却又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父母问打仗生还回来的人,有的人说没见到,有的人说他大概战死沙场了....

当时各地佛教盛行,于是这对父母就想为“生死不明”儿子追荐造福,盖了一座砖塔(佛教称这一类的建筑为“浮图”)。

到了砖塔浮图建造完成那天,青年的父母就设了斋会,附近附近寺庙中有数百位僧人和百姓都来参加。

他们正坐在院中吃饭时就听见大门外有敲门的声音。

于是那青年的父亲,这家主人于是就出门去看,只见站在门口的是一位长相温文尔雅的年轻僧人,正合掌而立。

僧人见面,向主人行礼道:“贫僧想向您化缘一些斋饭,几个小米饭团用布手帕包裹好,还要向您乞一双鞋。”

主人让这僧人进来院子里和其他僧人一同吃喝,僧人却婉言拒绝,还说:“我必须早点上路才行,没时间坐下来吃饭了。”

于是青年的父亲就按照这僧人要的东西,用一块新布包裹了几个小米粗粮做的饭团馒头,还拿了双新鞋给他。

僧人收下之后,转眼就不见了。

而在斋会当天,这个被抓去当奴隶的青年正在几百里外的江南一片湖边给他的主人放羊。

古代奴隶的待遇也就是相当于会说话的牲畜,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干超乎寻常的各种重体力活。

青年正饥肠辘辘的赶着羊群,这时忽然面前就出现了一位僧人。

那僧人手里正拿着一块新布巾包裹的饭团和一双新鞋。

僧人见到这奴隶青年就问他:“施主,你想不想回去看望你的父母?”

这青年想到家中父母许久未见,顿时泪流满面,哭着说:“我不敢奢想能活着回去见父母了!”

僧人于是将饭团窝头递给他,还是热的,让他坐下来慢慢吃。

青年边吃边哭,惦记父母,不知道自己还要当多久的奴隶,伴着泪水吃完了窝头,僧人又叫=让他把那双新鞋换上。

接着那僧人就把身上的袈裟解了下来,铺在地上,让青年坐在袈裟上。

随后僧人抓住袈裟的四角,让青年闭上眼。

青年只感觉自己的身体被那僧人给举了起来,随后一轻,像是被扔了出去!

片刻之后,感觉自己落在地上,等这奴隶青年再次睁开眼的时候,眼前哪里还有那僧人和袈裟的踪迹?

正当他惊讶的时候,一抬头,竟发现自己已身在自家门外!

他将信将疑地上去扣门,推开后只见院子中的人们还在吃饭。

父母忽然见青年平安归来,自是惊喜非常,老泪纵横的就跑过来问他怎么回到家来的?

青年于是把自己刚刚所见的经过讲述一遍,再拿出来那新布巾和剩下两个热窝头,还有脚上的新鞋,都是他父亲不久前送给那个僧人的。

附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纷纷开始尊奉佛教。

因为那天斋会是初六日,所以附近的老百姓和僧人,把那座砖佛塔又称作“六日浮图”。

改编自唐《冥报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