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我错失了这本书六年,整整六年。
很多年前,听过几个朋友提过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但未曾去研读一二。
偶然翻开,读到中途,冷汗涟涟,只觉得读晚了,太晚了些。
书里的智慧才是对的,之前的许多想法和做法都是错的。
书中有太多查理·芒格的智慧呼啸而来,他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更是如此收获的。
查理低调,少有人知道他是巴菲特身后的男人。
他拥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他被他的孩子们称为长着两条腿的书。
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这几年,研究芒格思想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与巴菲特不分伯仲的投资家,跨领域多学科自学成才的伟大智者,慢慢走到台前,走入大众视野。
关于他智慧的评价也屡次被提及,他的多元思维模型,他的正直敏锐犀利,从本书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略窥一二。
我想提供几条“选择合伙人的建议”,请注意:
首先,要找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
找到他之后,请他别炫耀他比你高明,这样你就能够因为许多源自他的想法和建议的成就而得到赞杨。
你要找这样的合伙人,在你犯下损失惨重的错误时,他既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
他还应该是个慷慨大方的人,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
最后,这位伙伴还会在漫漫长路上结伴同游时能不断地给你带来快乐。
而全部符合我这些特殊要求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查理。
-巴菲特
得巴菲特如此评价的查理究竟是何许人?
他因何得到巴菲特如此之高的评价?
他的智慧从何而来?
查理·芒格1924年出生在奥巴哈,高中毕业去往密歇根大学学习数学专业,期间他迷上了物理学。
大二毕业的查理加入美国陆军空军兵团,成为一名少尉。
再被派往墨西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之后加入加州理工学院,专攻热力学和气象学。
再后被分到诺姆市的永久军事基地,之后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同届335名同学,他是12名优秀毕业生之一。
考到律师执业资格后,他去到南加州,成为一名律师,对律师收入的不满,他试水了一些投资,从房地产投资中挣到了第一桶金。
再然后,他遇到了巴菲特,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的两人往来日渐频繁,成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现任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副主席,他和巴菲特一起创造着伯克希尔钱多成灾的各种神话。
他有老派的价值观,并能时时遵守,也因此得到更多人的敬重。
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抱有好奇心,遇事冷静静定,不心生妒忌和仇恨,言出必行,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有毅力有恒心,拥有客观的态度,愿意检验自己的信念。
查理·芒格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巴菲特称这个特点为“两分钟效应”,他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
通过听取他们的教导,人们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性、世界的现状、如何理性思考,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更好地过上一种正直、幸福、善良的生活。
这段话言简意赅地总结了,查理·芒格为什么会具备这种能力?
查理收集各领域人类失败的案例,对由于人类心理倾向引起的灾难性错误尤其情有独钟。
他把失败清单列作正确决策的检查清单,所以,他在人生和事业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
如果你知道你会死在哪里,那就不去那里好了。
人生只要避开大部分大的失败,就可以活得很好。
如果还想活得更好一点,那就学习研究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
-查理·芒格
世界上知识本来就是一体的,是我们人为将它们划分了学科,专业,这些划分,让你在有限的人生中更专注的学习,但也让你远离了触类旁通的可能性。
查理·芒格提倡的多元思维模型,实际是一个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依照信息行动的框架。这个框架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查理将这些知识内化后,变通性地用于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虽然他是投资大师,但他不局限于投资学。
查理涉猎的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他基本都靠自学成才。
他觉得分析和解决问题要靠生态,单一的维度太过片面,你极有可能变成拿着铁锤的盲目的人,而多学科分析可以帮你看清同一件事情的多个维度,多个因素的影响,让你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作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样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将会发现它和宇宙间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约翰·缪尔
查理除了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外,还时常挑战自己的已有知识。他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引教训。
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点。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查理·芒格
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还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旧知识,哪怕这个旧知识为他带来过巨大的财富。
查理曾评价过巴菲特,说他一直在进步,说他比我当初见他的时候好多了。
巴菲特是这样,查理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永远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永远知道自己何时到达了能力圈边缘,永远不做能力圈外的事,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的能力圈还在不断的外延,扩大,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按格雷厄姆的选股原则,来寻找烟蒂股(烟蒂股指的是股票价格大幅低于净资产甚至净运营资产的公司),并大量投资,从中赚了上亿美金。
直到他遇到了芒格,芒格建议可以买股价已经很高,但仍有发展潜力的伟大公司。巴菲特经过分析,更新了自己的认知系统,从而赚到了上千亿美金。
把之前的成功经验都忘掉,思维时时更新迭代,从成功走向卓越。
芒格和巴菲特极度自律,哪怕这种自律会让他们散失投资机会,错过可以,但不能过错。
他们有一次提及喜诗糖果收购时,查理说,哪怕再多10万美金,我们都不会收购。巴菲特插嘴道:1万美金。
按他们的选股原则,哪怕超出1万美金,都会放弃收购。
虽然可能错失掉这个梦幻般的伟大投资机会。
他们一直在看各种投资机会,不会坐等机会上门,看完无数的机会后,一年也只投1到2家企业,但一定要保证所投的企业是伟大的。
当他们发现符合他们要求的机会时,他们会allin,下非常大的赌注,然而,这也并不是赌,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行动而已,在外人眼里的赌,在他们眼里是胸有成竹的买入,坐等上涨。
芒格是巴菲特眼里的说不先生。
他们只投简单的,他们看得懂的企业,而看不懂的科技股,他们碰也不肯碰,你信他们看不懂吗?他们只是把握没有那么足而已,那就放弃掉,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永远都自律,理性,自己下自己的判断,对于别人的噪音,统统无视掉。
此书有毒,读来震憾无比,然后发现自己无比无知,无比懒惰,无比不思进取,无数个反思的无比...
但还好,还有时间,快快地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