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开“华中师大副教授讽范冰冰:不欢迎这样的戏子”这件事不说,从最基本的人格上,这是一种对职业的极其不尊重。职业无贵贱之分,更何况对于如今这个开放的社会来说,每一种职业都应该被尊重。
小时候常常听妈妈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人家的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父母都是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他们白天在工地上干最累的活,空闲的时候就去外面捡垃圾卖钱。有一天儿子和同学一起在校外骑车郊游,他无意识地将喝完的饮料瓶子扔进垃圾桶的瞬间,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捡到瓶子后撒腿就跑,那位中年妇女跑着还不忘回头看了他几眼,他当时就认出来原来那是自己的母亲,碍于面子,当同学问他“你认识那捡破乱的大妈么?”他一口回绝“我怎么可能认识她。”几年后,儿子在北京工作了,并定居买了房子,父母闲不下来,趁儿子上班的时候还是偷偷地跑出去捡垃圾,好几次都被儿子撞到,儿子都装作不认识。有一天约了个女同事来家里吃饭,女同事一进门就感觉眼前的这位阿姨很面熟,小声问了句:“你妈妈怎么跟公司门口捡垃圾的阿姨长得那么像啊!”再一次碍于面子,他回答说“那你肯定是看错了。”等女同事一走,儿子在家大发脾气,他指着父母的鼻子大骂:“以后你们再出去捡垃圾给我丢人现眼,你们就别在北京住了,现在不比以前了,咱不缺钱!”为了不给儿子丢脸,两位老人回到了农村,他们干起了农活,早上晚上还是习惯性地出去捡垃圾。那一年,儿子在北京炒股炒输了,欠了一屁股债,父母亲自跑到北京给儿子送去了40万块钱。直到这时候,儿子才明白这是父母这些年省吃俭用、卖垃圾、他给的钱父母一分都舍不得花才积攒下来的。
当然,这个故事有点长,每一次母亲给我重温这个故事的时候,她都在默默地教导着我:无论你现在、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份职业,这是做人的基本。再谈谈范冰冰在华师被劝离,发展到今天被讽成戏子这件事,其实一开始看到她被劝离所引起的舆论,我也怀疑是炒作,几天以来对于这件事也基本没怎么关注。但是今天,当看到她在微博上的更新后,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为她的无力感感到痛惜。说到底,为人师表出口一句“不欢迎这样的戏子”,伤害的不是一个人的尊严,而是一群人的职业尊严。
何为戏子?何为演员?戏子的说法诞生于晋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源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中国早期多称演员为优伶,后又有戏子的称呼,这些称呼多带有贬义,表现了传统中国演员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国以来,一些名演员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且经常成为一个戏班的实际经营者,因此他们常被尊称为先生。而到当代,演员一般是指参加戏曲、戏剧、电影、舞蹈、曲艺、等表演的人员,可统称为一切上台表演的文艺工作者(当然,具体区别还有待考究。)。由此可以,所谓的戏子和演员,其实是有着质的区别,把一个演员说成是一个戏子,显然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这也难怪会引起那些冰邦的抵抗和反感。
演员胡歌在今年的金鹰节的颁奖典礼上曾这样阐述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应该用生命去演戏,拥有敬业的精神才是一个演员真正应该做到的。”为什么像范冰冰、胡歌这样的演员能够得到大众的爱戴,我想更多的是她们自身在演员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得到了大众的赞美和认可吧!范冰冰说:“我经得住多大的诋毁,就担得起多少的赞美。”也的确,很多人每次看到范冰冰的新闻都不自觉地怀疑是舆论炒作,其实仔细想来,如果她真的只是有貌无才的空花瓶,也真的不可能在业界站稳这么多年脚跟,娱乐界同样是优胜劣汰的行业,每年都会生产出那么多的比范冰冰更美更年轻的新生代明星,能够一直扶摇直上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打拼。有多少人喜欢就会有多少人讨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人人都喜欢,更何况他们都是拿着高片酬容易被人眼红的当红明星,随时受到诋毁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这一次,当把演员说成是“戏子”,这无疑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任何一种职业都应该被尊重,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被歧视。我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常常喜欢把食堂的盛饭菜阿姨叫“大妈”,直到有一天,有一位盛饭菜的阿姨是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每次有人把她妈妈叫“大妈”他就立马跟人翻脸。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这样喊了。
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歧视任何一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