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鱼对自然危害很大,破坏水生物系统,所以现在早已严令禁止野外私人电鱼行为。
在早些年的农村因为这种方式投入低回报高,在那个物产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很受一部分人青睐,更是被一部分人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来做,所以电鱼在早些年的农村特别普遍。
在王庄村有个叫王大山的中年男人,平日里以种地、打零工和下地笼抓黄鳝、青蛙、小龙虾等为生。在电鱼流行起来的时候,他也赶潮流买了一套行头,身穿黑色胶皮连体衣,背上电瓶,跨上鱼篓,一手操纵渔网,另一只手操纵电流就开始了他的电鱼事业。
王大山新买的这身行头,比下地笼的效率高了好多倍。尝到甜头之后王大山出工的频率更高了,不仅白天电,晚上也电,大的小的一个不留一网打尽,似乎是把这项工作当成主业来干。
不知道是因为当年的野生鱼多还是王大山下手比较狠,王大山每次出工都能满载而归,收获颇丰。没几天他村附近的沟、河、池塘就被他扫荡一空。
就这样,王大山电了半年多鱼,手里的钱也越攒越多,出行的工具也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出行的距离也由本镇扩展到其他地方。
后来,有一次王大山到外镇一个废弃的水库里电鱼,据说那天他的运气特别好,在河边的时候电了些小黑鱼,稍微往里走走,就时不时有条大黑鱼冒出来,越往里走电的黑鱼个头越大,越往里走黑鱼越多。说来也很奇怪,那天他遇到的鱼全是黑鱼,人们猜想王大山八成是遇到黑鱼群了,没多会王大山随身携带的鱼篓就装满了。
鱼篓满了,王大山就把鱼篓里的鱼放到岸上的鱼箱里,直到王大山随身携带的两个鱼箱都装满了,王大山还意犹未尽没有走的意思,继续下河沿着刚刚走的方向继续电鱼。就这样王大山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深水区,并且再也没有上来。
人们都传说,他是因为杀了太多生灵,被黑鱼设计了,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