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P】
傍晚,从幼儿园回来,在楼上吃点水果后,我提出下楼玩,儿子不太同意,但并没有很强烈的反对,也能感到勉强同意我的建议。
玩耍过后回家的路上,到了楼下,他骑着平衡车,还要一直朝前骑,走直线,不想向家的方向拐。我倾听他,哦,你希望回家的路是直的,不想拐弯。他点头,嗯,是的。
虽然我的回应让他有所缓和,但是他会反复重复要一直朝前骑车回家,还提出让我把家搬到他的面前。然后我有点懵,虽然也去表达我信息,我搬不动(这里感到有点囧,没有get到孩子的内心),但是心里也有点着急,怎么就不会倾听了呢,好像进行不下去了呢,没有效果呢。头脑进来思考的时候,已经不能用心去单纯地感受了。
经过了几轮拉锯,我依然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后来,儿子突然把车子调转方向,有点回家的意思了,我就顺水推舟,勉强收场回家。
回家开始还高兴地玩一会游戏。
这件事我有点放不下,感觉儿子没有被我真正看见和理解,我就想,要不要再聊聊刚才的事情,有没有聊聊的必要,(头脑又来掺和了),嗯,心里的声音是想聊聊,没有期待,聊。
我说,儿子,刚才在楼下你不太想上楼?儿子说,不下楼,我要一直在家玩。这时,我的心感觉到了,他很委屈,被妈妈强迫地带下楼,自己很不情愿。然后,我这样回应他,他一下就哭出来了。他被看见了。哭了一会,很快就好了,就继续别的游戏了。
【反思】
下楼时,我虽然表达我信息,说屋里会感到热,楼下感到凉快,但没有去倾听儿子,自以为达成一致,其实儿子那时就是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然后我们再第三法,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