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与一般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多,而学霸们却掌握了一套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从对预习和复习的心理过程来说说两者的差异性。
一、预习的作用
我们可能会思考:预习对于心理过程的重要性在哪里?预习又是如何引发与学霸离得近的重要因素呢?
我们内心也会想:预习的话我们根本看不懂;看的时候可能会枯燥乏味;预习看懂谁还听课;预习后再去听课会不会走神等等内心疑惑。
从心理过程角度来说,预习与非预习的会产生两个效果,预习不但不会走神,还会产生更多的心理过程。
预习本身并不是预习本身出的效果,而是当对一段内容产生一段观看的时候,心灵会产生对一段文字的声音。
比如:读书的时候有人念出来,有人不念出来,但无论念还是不念,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出现,那就是心灵产生的声音。
心灵产生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聚焦在这里,只和看的文字内容进行呼应,就像买东西时,我们会聚精会神的看这个东西,其他的都听不到一样。
往往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旦聚焦就关注不到外在的声音,就会感到不安全,对群体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不能对聚焦和此在产生什么。更相信聚焦和此在不能解决外在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很少这样去做。
预习产生心理的声音和视觉信号,看上去没有什么用,但一个信号从视觉系统到心理,意识里还有一个读文字的声音,都会变成一个影像资料,像拍照片一样拍到了自己的记忆中。
我们通常把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在感知事物后极短时间内(如一秒钟左右)的记忆;
短时记忆:经过识记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如几秒至几十秒)的记忆;
长时记忆:在较长时间内(如以日、月、年计的时间)的记忆。比如学生上课,一周前或两周前提前看了老师讲的内容,不仅看了而且思考老师今天会怎么样?由此会产生自我加工。
而这些在老师讲课前而产生了心理过程的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学霸。那些做预习和没有做预习,将预习时间拉长而产生的心理过程与学霸是直接相关。
因为日常中不仅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无意识的闪回(可能时不时出来自己看的内容),而整个过程也是孕育、孵化、发酵的过程,然后带着未完全发酵但已经发酵的东西,再去听课,老师将发酵的东西进行一个点播,不管老师讲的好与不好,对发酵的东西起到一下或两下点播,就会成为自己的知识和内容,不然就是别人的。如果普通学生只是带着脑袋听,自己的还是自己的,而别人的也还是别人的。
二、 复习的作用
复习即为:学习完成后对知识的再加工与回顾。
我们可以思考:上完课后的中间,比如课件休息时间在干什么?是在休息、忙着上厕所、睡觉还是发呆呢?
其实可以只要用两三分钟回想今天讲的什么内容。
开始可能会想我怎么今天什么也不记得了,会焦虑,因为焦虑使得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今天讲的内容就开始玩了、离开这个当下回顾的场。
因为通常有意识的说对刚才内容回忆时就会让我们离开这里,恰恰我们需要耐受,如果想不起来,就想想老师今天讲课的表情、搞笑的等周边信息,然后就能不自觉的想到讲的内容。
此时记忆就像一个生物一样,一点点就都出来。
用几分钟的时间想一下,能想多少算多少,不用去写,不会占用自己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过程也能这样去想。
就可以通过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最终到长时记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很多学霸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的,思考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学霸,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在工作的家长,只要在学习的路上,都可以运用我们的心理过程将所学的内容转化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