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子是个很豪爽的东北爷们儿,父母经商,自己的工作也比较顺遂,几个朋友出去吃饭、唱K,到结账的时候,总是他付钱的情况比较多。
后来,小圈子里不记得谁带来了一个叫琪琪的姑娘,人长得漂亮可爱,性格也开朗,一来二去,跟林子也就熟了。
琪琪和小圈子外的朋友聚会,总喜欢喊上林子,而聚会的过程往往是,林子一个大男人,手足无措地坐在一群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人中间,琪琪唱着主角。而结尾一定是,琪琪吆喝一声:“林子,去把帐结了!”如果有朋友委婉地劝琪琪,“这样不好吧,毕竟他不是你男朋友!”琪琪总是咯咯地笑着,“没事,他有的是钱。”
如此几番,让林子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林子虽然家境还算不错,但一直是个独立自强的孩子,所以毕业选择不依靠父母,到昆明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打拼,努力混出一番名堂。
可是,也正是因为去家千里,甚感孤独,林子对自己身边的朋友总是倍加珍惜。觉得朋友们本来聚在一起的机会不多,自己多出点钱没什么,另外,在林子眼里,作为一个男人,在女孩子面前,总是要有点担当的。
可是,琪琪聚会的频率太高,往往一周两三次,林子很无奈——原来有一种关系,竟然是,你把对方当朋友,对方把你当饭票。
2
小孜是我一个做珠宝生意的朋友,原来做实体,后来兴起了微商,便顺应时势地把生意转到了线上。
顾客总是朋友的朋友,拐弯抹角地算是有一些现实关系。小孜做生意很实在,因为线上交易见不到实物,有的顾客因为尺寸、色差等关系,向她提出货到付款,小孜也是同意的。
大部分人都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在收货后打款,后来遇到几次,顾客在收货后毫无动静,微信不回,电话拉黑,音讯全无。
虽然同意货到付款的都不是价格太高的货品,但小孜依然很难过——自己不过是相信人性本善,怎么就会成了这个样子?
自从做了珠宝,小孜遇到的奇葩不止如此。朋友借钱总是第一个想到她,对方信誓旦旦地说:“你不是做珠宝的吗?肯定有钱。”还有的朋友,买个百来块的小手串,要发来一堆可怜的微信表情,说能不能缓几天付款,反正她一个做珠宝的不差这点钱。更令小孜无语的是,这些人往往一边朝她哭着穷,一边在朋友圈晒着马尔代夫的旅游、高档餐厅的牛排以及LV包包……
小孜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颠覆,原来这个时代的骗子,已经可以明目张胆到不需要掩耳盗铃,可以心安理得地睁眼说瞎话。
3
其实,很多看起来很有钱的人,就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
其实,林子也才工作两三年,和琪琪同岁,每月四千出头,积蓄不多,又自食其力买了车,各方面的花销也大。手头并不算多宽裕。
其实,像小孜这样的小型个体珠宝商,资金大进大出,往往才赚的钱,转头就拿去进了新货,守着一堆宝贝,都不见得是自己的。更何况现在市场转冷,珠宝这一行当,并不像别人想象得那么光鲜亮丽。
就算真的有钱,那么对你大方和“我有钱”也是两回事。
很多大方的人,并不是真的不在意钱,只是和在意钱相比,他们更在意一段关系。他们并不是无法识破这些拙劣的演技,只是不愿意把这层关系一撕到底。那些自己为聪明占了便宜的人,早就在不知不觉之中,以一段珍贵的友情、一场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交易做了酬价。
曾经见过一个高中老师教育自己的小孩,他递给小朋友一颗糖,小朋友刚要收下,老师立马把糖拿走,说不给了。小朋友瞬间大哭大闹,老师说,你记着,糖是我的,我不给你,你没有要的权利,就算你哭着朝我要,我也有不给你的权利。然后,老师又递给了他一颗糖,小朋友刚收下,老师就立马朝他要回那颗糖,小朋友不给,老师说,你记着,我递给你这颗糖的时候,并没有说是“给你的”,我只是默认你帮我保管,如果你真想吃,从现在开始,你已经欠了我一颗糖。
有的人意识不到的,恰恰如同这个小朋友——别人的糖是“别人的”,别人的钱,也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你要无偿拿过来,就是 “索要”——街边无家可归的乞丐,也是在“索要”的。
然而,别人没有说给,那你从此就欠下一笔债了。从人情上还是法律上,你都已经是一个负债者了。
对,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当了上市公司部门经理的方先生,当对方来势汹汹或有事相求时,总以饭局相邀,末了,方先生总是撑着最后一道快要醉翻的防线,挣扎着去付钱。
问及理由,方先生“阴险”一笑,“我才不想欠他们,对他们一顿饭钱的大方,是让他们想问的没法问,想求的没法求。”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以为你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