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试的倒数第二天,没有去学习,回到宿舍本想看《肖申克的救赎》,想了想看一下《镜子》吧。
1
片子以记录的形式展开……
有一个辅导的学校,家长们把问题孩子送到这里来,比如辍学的、网络成瘾的等等,然后学校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军事训练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也会开展家长课堂与家长对话。
谈一谈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孩子。
2
泽清,14岁,辍学,每天玩电脑和下军棋。
从老师与妈妈的对话中,了解到泽清认为妈妈贱,妈妈自己也说是有点贱。
缘由是泽清下军棋的时候,不希望有人打扰,而妈妈担心孩子饿,会端进去一些吃的给他。泽清就把她逼到墙角,打妈妈。
这时,爸爸躺在床上,看到了也不管,只有在打的特别激烈或者太烦的时候,爸爸去管。
从这其中,也能看出夫妻关系并不和谐,而爸爸的漠视也在助长儿子的暴力。
2
家明,中学生,辍学。
在心理老师与他的交谈中,问到你对父母的看法或是父母平时对你的情况时,他哭得特别伤心,情绪也比较激动。
他说一直想去四川做一个背包客,父母骗他说,有时间和他一起去;他想养一只宠物,父母一直不让。他想做什么,父母总是说你干不了、做不了……
说来,其实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以前我就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然后和父母说,因为可能有点难实现或者不靠谱,父母也不支持我,我也会很难过。后来就说的少了。
孩子在父母面前得不到肯定,反倒是质疑与否定,那他肯定不高兴,越是说他做不到,他越想去尝试,去证明自己。这样情况下,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3
之前,我不太相信,说:每个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而且我还想,孩子也没人教他变坏,是他自己变坏的。
但现在,感受到的会多一些了。我在小饭桌辅导作业,有一个小孩,他真的是素质挺低,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语言不像是他的年龄能够说出来的,粗鲁、低俗、野蛮。我想,是不是他成长的环境就是被这些填满的呢?
4
片中显示当老师邀请孩子的父母,来参加家长课堂的时候,一些家长也是迷茫的,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或者需要改变的很少,而只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能学到东西。
观念,这个东西,迫害我们太久了。
家长课堂上,老师讲:我们把爱物化了,认为孩子就是我们的,必须按着我们的想法走。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和我们想的会截然不同,双方都不妥协、互不退让,那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在环境、条件、身心发展可以的情况下,我也赞成父母可以适当地放手,因为当我们有了父母太多庇护之后,有些能力也丧失了,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再培养了。
是不是一些啃老族就是这样形成的?年轻的时候父母给钱,自己不用学什么;老了,学不了技术、本领了,只能还是向父母要钱——恶性循环。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个孩子的问题可能会是父母的问题——在父母的对待方式下,他们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是方法还不合适……
你,会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吗?
附:推荐大家看一下《镜子》央视纪录片。
献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也要给他们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