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墨豸
人这一辈子活得就是个命,你信还是不信?
有的人命不好,喝口凉水都塞牙。有的人命好,一辈子顺风顺水,好得让你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我在老家小学当老师时,就遇到这么一位。女的,姓牛,年龄和我相仿,是邻省农村的。
牛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家中姐仨,三姐妹年龄都差三岁,长得都还不错,说不上有多么漂亮,算是中等偏上一点吧。
老大霞本来学习不错,却因家庭困难,中学勉强上完,被父亲逼着辍学回家务农,几年后结婚嫁人成了他人妇。好在两口子勤劳认干,持家节俭,日子过得倒也算凑合。但终究是土里刨食过日子,注定少不了辛苦劳累。
老二娟,也就是后来我这个同事,命运就不一样了。老二学习很一般,远远比不了姐姐,中学没读完,厌学回了家。在家跟父母下地,如此下去,也注定逃不脱沦为农家妇的命运。
意外的是,老二找了个好对象,对象的爹是我们乡里的教育助助,从此命运拐了个弯,步入了人生的金光大道。
彼时,助理的儿子还在部队当兵,没结婚领证呢,未来的公公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老二弄到我们乡里,当上了小学老师。刚开始说是临时代课,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有了民师证。
因为娟学习本来就不太好,实在无法胜任班主任,无法留在人才济济的镇上小学,只能安排到村小。在村小也教不了文化课,就让她教体育。
女老师教体育的也不是没有,关键是体育课,她也教得马马乎乎。但体育课不涉及考试,教好教赖无所谓,不过就是领着孩子玩。不是有句顺口溜说么,体育课两个球,老师轻松学生也自由。只要不出事就好。
后来村小缩编,人员分配减员,取消科任,除了负责人,其他老师都得抱班上课。牛只有当班主任了。
高年级教不了,只能一二年级,顶多能教到三年级。有一年新换了负责人,别的老师不放手,让她跟到了四年级。结果有些稍难一点的题就搞不明白了,还得先求教别的老师给辅导一下,才能去给学生上课。这样一来,成绩自然不会好,学生家长不买账,意见很大。可是人家的公公是教育助理,有意见也没用。
两千年前后,上面下来新政,从在职的民师中招考中师函授,毕业了就直接转公办教师。
牛自然附和条件。只是年年考,年年名落孙山。但是人家就是命好,最后一年上面放宽尺度,骡子马一起要,都录取上了最后一届函授,终于如愿以偿地吃上了皇粮。而那些没有民师证,水平比她高出不知多少倍的人,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端上了铁饭碗后,人家更是牛掰,班主任也做到了五年级,只是经常给学生讲错题,工作责任心也不够,导致村里百姓议论纷纷,意见很大。但议论有啥用,人家这回是公办教师了,你能拿人家怎样。
更让人羡慕的是,教师职称评定,每次人家都能赶在点上,二级到一级,一级再到高级,哪一次都顺顺当当,从来没卡过壳。
家里呢,老公退伍被安置进了国企,肯定少不了运作之功。几年后成为了区主任。双职工,一个女孩,三口之家,可想而知,日子该有多么泰和。
后来由于村小学学生减少,都并到了中心校。牛老师自然当不上班主任了,只能教些道法、卫生常识等副科。再后来,副科也不教了,去了学校食堂成了炊事员。
前几年,终于到了退休年龄,和她同龄的先后都退休回家了。等轮到她的时候,上面突然下来个新政策,女老师开始改为六十岁退休。
关键是这五年里,真是好运连连,在职教师的工资连涨了三次。等到终于退休时,每月可以领到八千块多钱。而那些与她同龄,只比她大几个月的老师,因为没赶上点,每月退休金比她少两千多块。这给那些老师眼气的够呛。可是再眼红也白费,你就是没人家命好。
牛自己就说过,姐仨中,就数她有福,老妹妹也嫁给了农民,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今,姐妹三站在一起,人们都说她是最小的。姐姐老一点正常,可是妹妹看上去也比她老,总是会被说成姐是妹来妹是姐。
不服行吗?这就是命,生来照旧,谁也挣不脱,不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