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广大年轻干部必须强化本领恐慌意识,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以“磨”为剑,练就真功夫、硬本领,方能接稳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成为新时代的“硬骨头”干部。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把百姓当“父母”,磨浓“血肉深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百年奋斗史,正是一部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发展史。从焦裕禄顶着风沙治“三害”、扎根兰考拔穷根,到孔繁森主动赴边疆、俯身雪域暖民心;从廖俊波甘当“樵夫”、奔波一线谋发展,到毛相林以“山凿一尺宽一尺”的韧劲,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天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承诺,生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民服务从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与行动。年轻干部当以榜样为镜,既要传承“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子之心,又要秉持“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之志,常坐群众“灰板凳”、常听百姓“心里话”、常解民生“揪心事”,把每一件惠民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鱼水情”在朝夕相处中更浓,让“血肉联系”在躬身实践中更深。
砥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顽强意志,把挫折当“存折”,磨坚 “钢铁之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是成长的“磨刀石”,意志是破局的“精气神”。回望历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逆境中迸发的精神力量穿越千年;放眼当下,北斗团队从“埋头苦追”到“昂首领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正是在无数次技术攻关的“啃硬骨头”中,磨砺出不服输的韧劲。我们党从一叶红船启航,历经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受挫等重重考验,才在挫折中寻得正确道路,靠的正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意志。年轻干部成长路上,难免遇到“拦路虎”、撞上“顶风船”,当以“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的清醒看待挫折,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积累经验的“存折”,把每一次挑战都视作锤炼意志的“熔炉”,摒弃“遇挫则退”的怯懦、“避重就轻”的敷衍、“怨天尤人”的浮躁,主动到基层一线“墩苗”,在“过火山”“涉泥潭”的考验中苦心志、劳筋骨,让“初生牛犊”的冲劲,沉淀为“钢铁脊梁”的韧劲。
传承“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本色,把考场当“战场”,磨亮“攻坚利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见真章。”战场上,能不能打胜仗是军人的“硬杠杠”;新时代,能不能解难题是干部的“试金石”。本领不会从天而降,能力更需在实践中打磨,没有平时的“守纪如铁”,难有关键时刻的“令出必行”;没有日常的“吃苦耐劳”,难有危难面前的“敢打硬拼”。若想“揽瓷器活”,必先磨亮“金刚钻”;若想扛重责,必先练强“真本领”。当前,应急处突、乡村振兴、安全稳定等战场,都是年轻干部成长的“考场”。当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实战演练”,在矛盾纠纷一线“较真碰硬”,在服务群众前沿“查漏补缺”,在急难险重关头“亮剑冲锋”,耐得住“苦差事”的枯燥,扛得住“压力点”的考验,在反复打磨中把“基本功”练扎实,让“手术刀”般的精准本领,成为破解难题的“利器”,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交出事业发展的“满分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委组织部 沙妍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