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桌的妈妈真是太爱她了,一套3000元的衣服都买给她,还买了5双同款的阿迪鞋,每天零用钱都不止50元,这包薯片就是她请我的。”一学生摇动着手里的薯片羡慕地说。
“哇,真的啊,她们家肯定很有钱,我要是有那么多零用钱就好了,我要去看TFBOYS的演唱会。”
听了俩学生的聊天,我不禁思考,零用钱到底应不应该给?我见过没有零用钱的五年级学生,那羡慕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其他同学的零食,恨不得占为己有。也见过零用钱多的学生,到处请同学吃东西,身边围着一群同学,活像电影里的主角。难不成零用钱成了罪魁祸首?有的家长认为钱最容易宠坏孩子,给孩子零用钱就是溺爱孩子。当然不是这样,最近看的一本书《反溺爱》是这样说的:钱是中性的,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不给孩子零用钱绝不是反溺爱,教会孩子如何消费才是反溺爱。
《反溺爱》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罗恩·利伯所著。罗恩·利伯也是《纽约时报》个人理财栏目《你的钱》专栏作家,曾为《华尔街日报》专栏撰稿,也曾任职于《财富》、《快公司》等杂志。但他除了是畅销书作者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位犹太裔父亲。多年来他一直倾力研究儿童教育与金钱的课题。他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十多年来通过采访、调研和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及在脸书上与粉丝互动积累的丰富洞察,创作了此书。
《反溺爱》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财商书,书中的每句引文、每个案例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从财务习惯、消费原则到价值观讨论解答了家庭中关于金钱的多个重要问题。对于零用钱的用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零用钱,怎么做才是反溺爱。
那么什么是溺爱?什么又是反溺爱?
众所周知,溺爱就是过分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更多的父母选择满足孩子,孩子要买名牌鞋、衣服,要很多的零用钱,都一一满足,这便是溺爱。
反溺爱则不会一味的满足孩子,孩子的要求经判断是否合理再决定是否满足。在日趋物质化的社会,孩子很难避免跟金钱打交道,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金钱,如何消费。
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消费,首先要让孩子先认识钱,了解钱。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终归只是孩子,不必告诉他们太多有关于钱的事,却不知道和孩子谈钱,好处多多,在这里我列举三点。
1,不谈钱,就不会用钱
现在,在美国,孩子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医保费和退休金要由雇员自己承担,把风险与经济责任从雇主转移到雇员身上,意味着即使刚进入社会,领着微薄的工资,还得每月花好几百美元,支付政府规定的医保费用以及必须缴纳的退休储蓄金。如果孩子无法在二十几岁时多存点钱,他们到了六七十岁时就必须多工作几年。
这种现象让人生出现一种紧迫感:孩子必须在二十几岁时存到钱,才能避免老了还得继续工作或租房子的下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必须在大学毕业后开始存钱,而且还要持续的存钱。
这就需要父母在这天来临之前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智慧。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小的时候对金钱没概念,不懂用钱,等到大学毕业后就要懂得存钱,懂得消费。所以,不谈钱,就不会用钱,要经常跟孩子聊聊有关金钱的那些事。
2,钱很重要,谈钱更重要
一些家长认为和孩子谈钱的话题会让孩子变得金钱至上,实际上并非如此,和孩子谈论金钱会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参与到家庭中。了解了整个家的经济情况,也会对孩子的消费也所制约。
3,谈钱就是谈价值
多少钱算太多?多少钱才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些什么?孩子常常会因为好奇提出这些问题,父母不能随意回答糊弄孩子。谈钱就是谈价值,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金钱观看出他的价值观。金钱可以作为教育工具,哪怕只是一元,如果家长使用得当,也可以给孩子灌输我们希望他们秉持的价值观。好奇、耐心、节俭、节制、拥有自己的观点,只要家长好好指导,每个孩子都能培养出这些品质。
其次,家长要知道给孩子零用钱的好处,以及如何给孩子零用钱。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成长中无法用其他方式学得的一种技能。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当孩子小、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和孩子成年后的良知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书中说到2011年新西兰发布的一个调查报告,研究者追踪了1000个人,从出生到32岁。在这份报告中看出,孩提时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比起其他自制的人,较难存钱。自我控制程度低的群体,也有比较多的信用问题。所以教孩子学会等待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孩子的零用钱如何给呢?
直接给。家里制定一个每周发放零用钱的时间,时间一到就发零用钱,相信孩子会特别期待每周的这个时刻。10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一开始每周给5~7元的零用钱,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提高额度。我们要让孩子亲眼看到钱在增加,并且必须为实现某个目标而等待,所以金额必须刚好可以让他们买到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多到让他们不必为选择而烦恼。
很多家长会把家务和零用钱连结在一起,做了家务才给零用钱。《反溺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而孩子承担家务和我们一样,是必须做的,而不是为了获得报酬。家长在家里应该让孩子做各种家务。
有了零用钱,就需要存钱。我们可以给孩子三个透明塑料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最后我们要教孩子如何聪明消费,这里我列举了三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帮助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在刚开始给孩子零用钱时,让孩子自己写出“需要”与“想要”的清单,看看孩子会写什么,帮助孩子理解这对概念。“需要”是生活必需品,而想要则是必需品之外多余的用品。
比如孩子能够消费的零用钱就这么多,父母明确的告诉孩子买了A就不能买B,经过几次消费失望后,孩子也会思考,是A对我有用还是B对我更有用,之前花掉的钱是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还是只是自己一时兴起想买的东西。
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
家长可以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任何孩子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必须的东西,他们都必须用自己的零用钱来买。当然生日或节日礼物可以例外。举个例子,全家人一起外出野餐,已经带了水,而孩子想喝饮料而不是水,这时就要自己付钱。
书里写到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德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一起算出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这适合稍大点的孩子。
家长的以身作则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包括家长的消费观。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就要是什么样的人。要孩子学会聪明消费,家长也要懂得理财,懂得合理消费。
家长的消费观念要统一,以免给孩子造成困扰。孩子会善于模仿父母的消费行为,当你在双11,把大量的衣服、鞋子、包包放入购物车的时候,孩子也会想买买买。当妈妈更愿意把钱花在买衣服而不是买书上,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倾向;如果妈妈善于理财,有合理的消费计划,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孩子也会模仿妈妈的行为。家长的良好消费行为,孩子都会学习。
在今天这个高度物质化的世界,“钱”的教育越来越受人关注。《反溺爱》不仅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从小理解金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如何聪明消费,如何与财富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