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端午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月五,端阳节,赶得蚊虫到山里歇。肚饥哩吃竹叶,口干哩吃露水”。每到端午,便想起妈妈唱的歌谣。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由来已久,却说法不一。中华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各地地理、气候、文化殊不相同。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浴兰节”、“龙舟节”、“菖蒲节”、“诗人节”等。起源也有龙图腾祭祀,夏至,恶日,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因战国楚地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悬菖蒲,挂艾叶,佩香囊,吃粽子,赛龙舟,有些地方还有射柳、写咒符、跳钟馗、沐兰汤、喝雄黄酒......更不论日韩、东南亚等中华文化辐射区。中华端午文化之广博、影响之深远,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屋在宜春,是旧楚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自记事起,年年端午都要“悬艾叶,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

        妈妈起得清早,她说要在太阳升起之前摘一把带露水的菖蒲和艾草,据说此时的蒲艾生命活力最强,水菖蒲青碧如剑,艾草葳蕤似鞭。用一簇干禾秆绑起来挂在门楣之上,蒲艾特殊的香气可以驱散各种蛇虫魑魅,起到防虐祛邪的作用。

艾草


香蒲

        前几工公司有发一盒五芳斋的清水粽,棕色雪白,豆沙殷红,吃起来却感觉寡浅乏味。想起家乡的粽子,制作粽子可不简单。需提前几天到后山坡采摘碧绿的箬竹叶和棕树枝,置于水中烫洗浸泡至软而韧。糯米需加冰碱(也可用艾草灰水)濡浸数小时,淘起并在簸箕里沥干。记得爷爷奶奶包粽子,两片箬叶相叠起漏斗状,放入适量糯米和各种馅料,包成三角形,再用棕叶丝缠起来打结(松紧要适中,不然容易松开和漏米),一个个都绑在棕树枝小叶上,这样入锅起锅都十分熨贴。煮粽子必须用土灶大锅柴火来煮,否则就会失去它的水土枝叶鲜味。水开之后方可下锅,水面覆盖粽体温煮四个小时左右,起早了则有夹生,起晚了则会烧糊。整个过程需要一天的时间,煮好之后抓住棕树叶柄一提便全捞起来了,打开箬叶,粽香扑鼻,肉色金黄,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美味可口。挂在室内阴凉通风处,十数日到数月都不会馊。

        锦江秀水,每年的龙舟竞渡也很热闹。唐代宜春状元卢肇于秀江观看龙舟赛事后有《竞渡诗》云:“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可见宜春端午竞渡的悠久历史和盛况。这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号令枪响,并排七八条龙舟如长剑出鞘,喷薄而出,鼓号和唱,乘风破浪,舳舻相接,鱼鳗跃水而出,蛟鼋惊走而避。最后一骑突出,两岸山呼海啸,夺得锦标而回,畅快人心。

        又一年端午羁旅在外,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书案前,回想旧事。看窗外灯火如昼,旅车如流,在这条高速路上,有多少人正急匆匆地赶回家团圆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好词~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
    静语微文阅读 3,256评论 0 29
  •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 辗转荡风,与君共度 时光荏苒,端午已至 粽香浓浓,龙舟赛舞 诗词歌赋,琴瑟箫管 纪念屈原,端午...
    冬蝶化春阅读 1,606评论 3 2
  •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
    晓生微言阅读 984评论 1 10
  • 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有一群关心我的、需要我关爱的,正如…… 母亲是我心里最至高无上的,每每我伤了她最懂我,每...
    百灵依米阅读 200评论 0 0
  •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周樣阅读 2,07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