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联合培养
说起单位的硕博联合培养,是和全国多所985高校共同培养企业所急需的专业领域人才,这事儿说起来挺好,但实际执行起来这令人很懊恼。
一般来说在校学生,肯考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硕博士的,都不是学习太好的那批孩子。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肯定是优先考学硕或专硕,对于自己考研实在没把握的,才会考虑考校企联合培养硕博士,因为正常情况下培养出来以后是会留在企业的,对他们的出路来讲比较受限,所以多数人不会主动选择校企联合培养硕博士。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通过面试和学校一起确定了联合培养的硕博士学生名单,就要为学生提供在职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一年下来大概是三万块钱吧,但比较令人懊恼的一点是,在学生毕业以后,并不能一定要求学生留下来,依然给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学生最后可能留在企业,但也很有可能离开企业到社会上找工作,从国家角度来讲,只要这个学生能在国内的企业服务,这钱就花的不冤。
因为这些所花的钱,到底是揣左兜还是揣右兜,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对企业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企业培养这个学生三年,结果学生不愿意来,来按说应该把钱退还,可国家还规定不用还,这不是当冤大头了吗。
从学生角度来讲,当年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并不足够好,所以考研没把握,才选了单位的联合培养硕博士,写完了不愿意留下,拍拍屁股走人,拿企业当保底,当备胎,这确实是有点儿没良心。
遇到国家目前这种政策,就是让国企央企宁可当冤大头,也愿意留给学生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可时间长了,国企央企掏钱却得不到实惠,也并不愿意这样做呀。
如果是这种情况,对于国企央企来说,本身就不能招到最优秀的学生,那我自己花钱培养自己的学生,结果培养完了人家还不来,钱花了不说,还费了半天培养的精力,那国企央企到底是图什么呢。
目前这种院校联合培养硕博士的政策,主要是国家要求国企,央企以及大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学习一些对企业有实效,属于基础性或者是个别特定领域目前还比较落后的专业,比如专业软件开发,基础材料开发等,需要学生能够踏下心来,埋首耕耘,可学生们都冲着那些有钱途的热门专业扎堆,可真是没办法。
现在的年青人和当年比,可真是太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