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講古漢語之“單複雙音”(1)

    今天素心正式來講古代漢語,古代漢語其實有其自身的一套理論,和現代漢語極大不同。當然,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古用法是有很高的難度,畢竟現在社會中很少用到,非古漢語研究人士,接觸不多。

    那麼為什麼素心提倡要學古漢語?這不僅是作為傳統文化者的必備功課,而且對於漢語語言有著極大改善,可以說,古代漢語是現代漢語的“靈魂”。中華文化五千年,漢語漢字不是憑空而來,更不是一朝成就。

    廢話不多說,咱們進入正題,看看“單複雙音”。

    我們先從“詞素”開始,什麼是“詞素”?和“音素”一樣,就是詞組的組合元素,一般大體是有“單音”和“複音”。古漢語中大多是“單音詞”,也就是一個字的詞語,比如“某之子”,這個“子”字就是典型“單音詞”,現代漢語譯為“兒子”,這就是“複音詞”。

    新文化時期,曾經有倡文倡白之爭,各抒己見,相持不下。其實,“單音詞”是比較方便的,特別是對於如今快節奏生活,減少書寫時長,但不能否認的是,古漢語中“單音詞”還是有侷限性,不論是否變音義,漢字就需要長久的約定俗成,總不能你一個人看懂,別人是“天書”,這就失去了信息語言的傳遞性。

    在中學語文的文言教學中,很多人都接觸過“將該句文言譯為白話文”,其實,這就是從“單”到“複”,由“古”通“今”的過程。

    今天就先簡單瞭解一下概念性的問題,那麼“單”“複”兩者又有何聯繫區別?“複音詞”中的特殊情況又是什麼?咱們下次再繼續聊聊“單複雙音(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